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公布。专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巨大能量,将为我国经济打造又一强劲增长极。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沪苏浙皖一市三省GDP增速全部达到6%以上,在我国经济格局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基础已然不低,长三角地区未来如何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晓剑认为,该地区禀赋优越、基础雄厚,“发展的出路在于高质量一体化”。
“为什么要在长三角地区搞一体化,因为这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在中国都走在最前面。”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表示,该地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一体化基础和条件。
一方面,长三角工业体系比较完整、产业链比较齐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一定实力,上海、杭州等地都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另一方面,长三角是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最高的板块之一,区域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城镇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
专家们认为,在上述定位引领下,长三角一体化至少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两大增量。
其一是地理空间增量。高国力表示,随着《规划纲要》落地,长三角发展动力源将从原本以上海及其周边城市为主的中心区,进一步拓展至35.8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这实际上为此前狭义的长三角地区提供了更广阔战略空间和外围发展腹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
其二是发展空间增量。《规划纲要》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群等方方面面,旨在通过更多领域和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协同互动,通过区域内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功能业态升级,进一步激发长三角地区蕴含的发展潜能。
(据中国新闻网 王恩博/文 2019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