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选购临期食品别忘舌尖安全

  临期食品,指临近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商品。现在很多超市专门设置有“临期食品专柜”“临期食品区”。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这类商品是卖不动的“滞销货”,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临期食品不仅线下有售,在线上平台也卖得相当好。除了勤俭节约的大爷大妈,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也开始为临期食品买单。
临期食品市场销量好
  近日,笔者走访金华多家超市,大多能找到临期食品。江北福泰隆超市的“临近保质期专柜”,货架上摆着薯条、华夫饼、早餐包等“打包”商品,用标有“买一送一”的胶带将两份捆在一起。“标价基本都是商品原价,但买一送一,相当于半价销售。”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别看这里商品不多,但销得挺快,大多是年轻人来购买。“有些新产品没尝过,买临期食品试试口味,喜欢再买正价产品。”一对正在购物的年轻夫妻说,他们把临期货架当作优惠的“尝鲜区”。
  金华沃尔玛超市的临期食品销售区就设在收银台处,相当醒目,共两个5层的大货架,陈设的商品有六七十种,如饼干、果汁饮料、奶粉、调味酱料、食用油、面条、巧克力等,降价力度普遍在50%以上。“商品本身的保质期不同,转到临期货架的时间也不同。”沃尔玛超市工作人员说,有的商品保质期为1年,到期前60天就会被转到临期货架,有的保质期在3个月以上1年以下,则会在到期前30天转到临期货架。“有些大爷大妈每天都来逛超市,会习惯性去这个货架前转转,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式面条、休闲零食等卖得最快。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金华市临期食品的消费群体正在向年轻化转变,消费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以前外婆经常在超市买这种快到期的特价商品,我还嫌老人家有点‘抠门’,现在我觉得这是一种减少浪费、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自己也习惯去临期货架逛逛。”90后市民小叶表示,很多食品买回来一家人很快就吃完了,尤其是一些平时高价的进口零食,用“白菜价”就能买到,又不影响口感和健康,何乐而不为。
“捡漏”别忘食品安全
  与实体店相比,网售临期食品花样更多。笔者打开淘宝网搜索,发现不少临期食品销量相当可观,一款临期特卖的“越南面包干”,月销量达5000多件,有的临期坚果、酸奶,因价格实惠,月销上万件。
  不过,关于网购临期食品的吐槽也不少。有消费者在评价中反映,自己收到的饼干碎成了渣,有的则称食品拆开时有明显的受潮迹象,还有消费者反映临期食品的包装有胀袋、漏气等现象。
  笔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除大型超市外,一些小型食品店在处理临期食品时,通常用“特价”“优惠”等词汇替换,如果消费者不注意,就会忽略其临期事实。
  临期食品消费市场的出现,既盘活了企业库存,又以较实惠的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味觉体验。但消费者购买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顾着“捡漏”忽略商品质量。朱静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