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机会总是更多留给执着向前的人

“药农”徐晓强的“三变”创业故事

  •   龙游县社阳乡有个种植中草药的“厉害角色”,不仅他自己种中草药种出了名堂,还带动社阳乡78户和其他乡镇100多户农民一起种中草药赚了钱。他就是浙江枣椿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晓强。这位刚满50岁的壮汉,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说,可以用“三次变”来概括。
    第一次变:从糕点师变身司机
      1987年,初中毕业的徐晓强进入一家食品厂学做糕点,他的父母踏实本分,希望自己的儿子安安稳稳学好一门手艺。
      不过,徐晓强不甘心一辈子做糕点师傅。听说大货车司机挺吃香,1989年,他学了大货车驾驶技术,在他父亲的单位当了一名驾驶员。但徐晓强脑子里总有“趁年轻拼一把”的念头,开了两年货车后,1991年,他又毅然辞职,进了一支个体户组建的车队,开始跑长途运输。工作量大了许多,人也特别辛苦,但收入翻了几番,徐晓强有些满足。
      担心他太劳累,家人对他的这份职业并不满意,他听从家人意见,不当驾驶员了,先后在原龙游县农业局下属的种猪场以及龙游石油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不安分的徐晓强不甘心过四平八稳的日子。1995年,他再次选择辞职。“辞职后,我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总共6万块钱,买了一辆二手的自卸车,到工地上接活,这算是我第一次创业。”徐晓强说,没想到一腔创业激情马上就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干了两年,居然亏损了10万元。为了还债,他又重操旧业跑起了长途运输。
      1998年3月,徐晓强发现十里坪附近没什么饭店,加上曾经在食品厂工作过的经验,徐晓强和妻子决定开饭店。
      说干就干。1998年4月,一家名为“舒爽饭店”的小饭馆在十里坪监狱附近开张了,营业面积30平方米左右。饭店除了家常小炒,还兼做早餐。虽然手艺一般,但因为竞争对手不多,倒是让徐晓强赚了些钱。
      然而,徐晓强发现自己对开饭店兴趣不大,2000年还清了所有债务后,他关掉了饭店。手头还剩下4万元,他买了一辆拖拉机,做起了拉砂石生意。
      有了之前的创业经验,徐晓强这一次算是顺风顺水。砂石生意做了一年多就赚到了10多万元,这让徐晓强信心大增,2002年,他组建了一支有12辆拖拉机的车队,这一次创业大获成功。2005年,他与别人合伙开办了砂石厂,到2008年,徐晓强已是身价上千万元的小老板。
    第二次变:从司机变身药农
      有车队还有砂石厂,徐晓强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不过,他很快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时,徐晓强内心“不安于现状,总想拼一把”的念头,又冒了出来。拼什么呢?这一次,他把眼光放在了健康产业。
      2008年,徐晓强在龙游县湖镇承包了200多亩地,成立了舒氏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前胡。徐晓强说,当时市场上的前胡价格每公斤高达45元,他毫不犹豫地投入200万元种植前胡,可没想到一年之后,前胡的价格跌到了每公斤8元,加上种植技术不过关,产量不高,亏掉了150万元,第一次种植中草药以失败告终。
      徐晓强不是服输的人。2009年,他又投入80多万元,继续种植了200多亩地的前胡。这一次他又失败了,亏了50多万元。这时候,妻子担心地劝他说:“我们种地是外行,更不懂怎么种药材,还是做做老本行算了吧?”但徐晓强不想放弃,2010年,徐晓强在社阳乡青塘坞村承包了600多亩地,成立了龙游晓强中草药专业合作社,这次,他改种鸢尾。
      徐晓强多方请教种植知识,也结识了一些销售中草药的朋友,他多次去金华磐安的新渥药材市场考察,总算是一只脚踏入了中草药的销售市场。2012年,他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靠销售太子参赚了160万元。可惜,他种植的鸢尾还是功败垂成。
      屡败屡战,徐晓强的倔劲上来了,他到处请专家现场指导,改种了更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贝母和元胡,终于大获成功,一季就赚了200多万元,扭转了种植中草药连连亏损的局面。与此同时,徐晓强还投入了260万元建立了中药材粗加工厂,带动了整个社阳乡以及周边乡镇农民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
    第三次变:从药农变身讲师
      随着中草药事业越做越大,2017年10月,徐晓强成立了龙游枣椿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浙江枣椿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辖龙游晓强中草药专业合作社、龙游枣椿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原生态中草药种植、药食同源食品研发加工及销售。“公司现在事业兴旺,前途很好。”徐晓强说,目前公司已经拥有种植、生产、康养基地4200亩,主要种植黄精、玉竹、金丝皇菊、杭白芍、三叶青、浙贝母、白及、重楼等40余种中草药材。2017年,公司建成九蒸九制黄精、各种代用茶等多条标准加工生产线,并且拥有一条干品中药材生产线。“通过订单合同,我们公司与农户建立了可靠、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共赢机制,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高了农户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带动龙游县发展中草药1万余亩。”徐晓强自豪地说。
      除了经营公司,徐晓强还化身中药材种植讲师,指导种植户怎么把中药材种得更好一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徐晓强荣获了龙游县第二届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相继获得了龙游县优秀人才、农民专家、浙江省农艺师学院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现在的徐晓强,不仅是创业有成的老板,也是许多中药材种植农户尊敬的“讲师”。
    郑理致
    徐晓强(右四)在介绍中草药性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