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近日,建德市大同镇三村村农田里的几条沟渠,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以前沟渠都是水泥浇筑的,农田里排出来的水有时候很浑浊。”大同镇农办主任汪华告诉记者,通过农田生态沟渠建设,不但排出来的水干净多了,而且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精准治理的一项全新技术,生态沟渠建设是净化水质、实现农田排水“水更清”的有效途径之一。建德农村于去年开始建设生态沟渠,通过在沟渠中设置生态透水坝、净化池等配套设施,以及采用水生动植物、活性微生物菌落等生物手段,有效拦截农田流失的氮、磷等养分,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到目前,该市已建成6条生态沟渠,另有2条沟渠将在年底前改建完成。“以前,我们这里的农田水土流失情况比较普遍,地表水中的氮磷含量也较高。”汪华说,测算表明,生态沟渠改建后,这些情况已得到改善。他们还在沟渠两旁种上了花花草草,使农田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也让农田成为了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