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歆婷 邵敏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最终成交价150万元!请工作人员用区块链存证……”28日上午,一场“科技感”十足的拍卖会在杭州举行。来自省农科院的一个油菜新品种,现场拍出了150万元的高价,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拍出百万元“天价”的油菜品种,正是前两天在省农博会上出尽风头的“迎春一号”。“传统的油菜花只有春季开花,但‘迎春一号’可以秋、冬、春三季开花,对观光旅游产业有很大的价值。”省农科院作核所油菜育种与栽培研究室研究员张冬青道出了高价油菜花背后的“秘密”。
她透露,省农科院基于对油菜春化特性的研究,历经十余年时间才研发出“迎春一号”这个新品种。极具观光价值,是“迎春一号”的最大优势。与普通的油菜花相比,“迎春一号”共有白色、紫色、土黄等7种花色,颜色丰富。同时,该品种具有特早熟、可选播期等性质,8月播种,10月开花;10月播种,次年1月开花;11月中旬播种,次年3月开花。
(上接第1版)
与此同时,相较于普通油菜花,“迎春一号”秆高仅1米左右,不但可用于冬季落叶果园套种,还能起到控草、保湿、培肥作用,极大提升整体产量和品质。
“收割后,其花茎还能当做肥料,用于稻田种植和养殖业,做到种养结合。”张冬青说,今年是“迎春一号”推向市场种植的第3年,此前,他们已经在长兴、江西婺源和贵州、新疆等地推广。目前,已在浙江、贵州、福建、江苏、江西、安徽、重庆、四川、新疆、北京、上海、东北等地示范种植。此次参加科技成果拍卖会,旨在让“迎春一号”能真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以前搞研究只想创新,现在必须更多考虑市场应用。”张冬青说,时代在变,他们科研人员的思维和科研工作的机制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出来,应用市场、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