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农博·看点

来这里,看农家小吃

煎炸蒸煮、鲜香嫩滑,上百种农家特色小吃等你来品尝

  □本报记者 张佳妍 文/摄
  诸暨次坞打面、新昌芋饺、海宁宴球、宁海麦饼、奉化千层饼……22日一早,在农博会新农都展馆的特色农家小吃展区,香气四溢、人声鼎沸,俨然变成了“吃货的天堂”。
现做现吃,满嘴都是家乡的味道
  “来看看,来尝尝,这是我们海宁的特色小吃——宴球,口感绝对一流。”在海宁宴球的展位前,闻着香味,记者忍不住买了一颗,只见那乳白色的宴球外头裹了一层透亮的、用盐发过的肉皮,在纸碗里肉嘟嘟地抖动着,浇上一点香醋,一口咬下去,嫩滑多汁,满嘴都是香味。
  摊主谈师傅对记者说,海宁宴球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小吃,也是农博会的常客,几乎年年都来。宴球跟一般的肉丸不同,它采用新鲜淡水鱼鱼肉、精选猪肉、韭芽、冬笋做成,丸子外面还包裹着一层晶莹的肉皮,外弹里嫩,口感细腻。
  品尝完鲜香嫩滑的宴球,转头看到新昌芋饺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芋饺”因面皮由煮熟的芋子制作而得名,新昌特色小吃发展中心主任丁锦霞告诉记者,芋饺面皮在揉捏的过程中,不加一点水,只加番薯淀粉,口感嫩滑,有粘性。
  正说着,丁锦霞舀起几粒晶莹剔透的芋饺,倒入一旁早已准备好的清汤递了过来。刚出炉的芋饺,肉香伴着芋头的清香,扑面而来。咬上一口,馅肥而不腻,皮Q而不粘。吃完之后,一抹嘴,丝丝香味还在嘴里荡漾,久久不散。
  记者沉浸在芋饺的后味中,旁边一位姑娘的“点评”道出了记者的心声:“她家的芋饺馅大汁多,特别好吃。”这位姑娘姓沈,也是新昌人,几年前来杭州打工,“好多年都没吃到这么地道的芋饺了,馋得很,没想到在这里吃到了家乡的味道。”
  吃完了嫩滑Q弹的芋饺,远处又飘来一阵阵“臭”味,不用猜就知道,那一定是每年农博会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臭豆腐。这种闻着臭吃着香的传统小吃,似乎有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神奇魅力,在一旁排队的市民张大伯已经热情地介绍起来:“臭豆腐,又叫千里香。闻着臭,吃起来可香了。我们小时候,如果妈妈能在流动小摊上给我买上一碗金黄酥脆的油炸臭豆腐,淋上爽口的酱汁,那滋味,香喷喷、美滋滋,比过年还高兴呢。”
  “永昌黄氏臭豆腐之所以与众不同,秘密就在那个从一百多年前一直保存到现在的‘臭缸’里。”黄永华是富阳永昌黄氏臭豆腐的第四代传人,臭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一代代传下来,在他手上,臭豆腐已经不光是周边村民的小吃了,在杭州、富阳城区和临安都开设了门店,臭豆腐已经远销上海、嘉兴、江苏等地。
  安吉吴均汤包、景宁畲乡粉皮、临海蛋清羊尾……一份份热腾腾、香喷喷的农家小吃一出锅就被等候在一旁的消费者抢购一空、争相品尝。今年的省农博会,小吃摊位增加到了88个,品种也达到了上百种。“正宗、地道,有小时候的味道,吃了还想吃。”展会现场,不时能听到各种赞叹声。
  当天,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19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包括诸暨次坞打面、新昌芋饺、海宁宴球、宁海麦饼、奉化千层饼、安吉吴均汤包、景宁畲乡粉皮、临海蛋清羊尾、兰溪鸡子馃、龙游葱花馒头、龙湾纱面汤、遂昌长粽。
特色技艺,传承传统美食文化
“大家快来体验一下,老式做黄粿的工艺,很好玩的!”在庆元黄粿展示摊位前,庆元县黄粿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庆元黄粿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祥宝把刚蒸好的粳米倒入石臼,热情地邀请市民们来体验传统捶打黄粿。
  经过大家“齐心共锤”,一朵棉团状、金灿灿的黄粿就此诞生了。每一位出了力的市民,都分到了一块自己亲手制作的黄粿。“在庆元,逢年过节都有黄粿的身影。我想将黄粿技艺进一步传承发展,挖掘更多的‘黄粿’能人,让更多的人吃上优质的庆元黄粿。”吴祥宝说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责任。如今,庆元黄粿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但吴祥宝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还办起了东山岗农耕文化博物馆,“我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黄粿的历史文化,让传统技艺得到世代的传承。”吴祥宝说。“新昌开办炒年糕培训班,就是为了把新昌的传统小吃文化传承下去。”丁锦霞说,如今,传统特色小吃不仅是百姓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更是美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风貌。
  浙江小吃,历史悠久,历来以品种多、技艺精、造型巧和口味全的传统特色而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传承的不仅是美食,更是独特的文化,所以能经久不息,得到大众的认可和青睐。
政府扶持,小吃做成了大产业
  每年的省农博会,都是一次品牌推广的好机会,一些原本不起眼的农家特色小吃,逐渐做大了自己的品牌,把小吃做成了大产业。
  一碗新昌炒年糕,一年产值3个亿;一碗次坞打面,年总营收1.5亿元以上;一块庆元黄粿,一个月能卖150万元……这一个个可喜的数据,昭示着我省农家特色小吃强劲的市场开拓能力。
  去年,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浙江省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到2020年,浙江要培育农家特色小吃产业生产经营主体5万个、从业人员50万人,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之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家传统特色小吃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将农家小吃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鼓励市县统筹有关支农资金,支持农家小吃产业“四化”建设。
  紧跟省里的政策指向,地方政府也纷纷出招,扶植当地特色小吃。
  新昌县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新昌炒年糕产业发展,包括炒年糕的品牌建设、门店打造、宣传推介、技术培训等一揽子提升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国新昌炒年糕门店达到1000家,从业人数突破5000人,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
  今年,诸暨市宣布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小打面、大品牌、大产业”为目标,扶植次坞打面产业,通过规范培训、政策引导、金融扶持,推进“诸暨次坞打面”公共品牌建设。
  据省优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浙江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发展,弘扬传统农村美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从2017年开始,省农业农村厅每年组织开展推选“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活动,今年是农博会特色小吃展开办的第3年,全省各地积极性很高,共有120多个小吃主体报名参评,“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浙江的小吃从农村走向城市,把乡愁带到城市,把效益带回农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