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用足政策 盘活资源 壮大集体

——嘉兴传统农业村集体巧“淘金”

  □本报记者 朱传忠
  平湖市新埭镇姚浜村,以前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通过深化土地流转、农业设施租赁、物业出租等,成为了集体经济强村。
  南湖区新余镇普光村,充分利用村文化礼堂开展“喜宴招租”。今年以来,已租给农户办喜宴40余场次,收入20多万元。
  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着力打造江南特色水乡示范型美丽乡村精品村,去年吸引游客达1万人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
  ……
  嘉兴市这些纯农业村转变思路,充分利用各种集体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姚浜村是一个纯农业村。2008年起,该村尝试土地流转,成为全省第一个整村土地流转的村。流转的土地,划分为粮食作物区、蔬菜设施栽培种植区、苗木花卉果树区等5大区块,公开招租、择优发包。到去年,该村2801亩土地共租给19个经营业主,每年可为村级集体净增收108万元。与此同时,该村还盘活建设用地资源,主动与村里的企业主协商签约,获得出租非农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50多万元。
  做好做活“以地生财”文章,是嘉兴市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桐乡崇福镇东安村的第一笔集体收入20余万元,缘于2015年村里作出的对接崇福农创园,发展大棚花卉种植业,培育农创项目的举措。如今,总投资1500万元新建的160亩高标准花卉基地,采取“村集体建设+创客运营+村民受益”的模式,让村集体年可支配资金达200余万元。
  从“债务村”一跃成为平湖首个集体收入“千万元村”,该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可谓是千方百计盘整要素资源的典型。存量土地资源复垦盘活获得的“第一桶金”,让该村还清了多年的债务;“千企联百村”行动中筹资建设的村集体综合用房,开启了该村物业经济的探索之旅。
  2010年,由沈家弄、永兴、曙光、新塘4村合并而来的新沈家弄村,积极盘活3个老村部的房屋资源,进行对外租赁,同时把原永兴村的闲置危旧房拆除,改建成标准厂房,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7万元。抓住嘉兴市实施“强村计划”的契机,投资建设综合用房,使村集体的年可支配收入超过200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