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350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如期建成

——省政府涉农民生实事回头看之“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蔡希师
“妈,小王又来看你啦。”海宁市斜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全托室内,67岁的沈阿姨看到中心负责人王小燕进来,便告诉正在床上看电视的母亲。沈阿姨告诉记者,母亲今年91岁,在这里一天三餐、洗漱吃药,都有护士及护理员照顾料理,老人自己也适应,她们很放心。
  沈阿姨的母亲以前身体健朗,因不愿随子女去城里生活,一直都在老家独居。今年5月,老母亲因糖尿病住院后,身体状况不甚理想,还出现了中轻度失能的现象。但是,母亲不愿去离家较远的养老院,沈阿姨只能每天清早从城里赶到老家,等照顾好老母亲再回城。她说:“老人家不想离家远,对进养老院也有些排斥,我们子女理解。”
  仿佛是听到沈阿姨内心的呼唤,作为今年我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斜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月份开始筹建。“得知在我妈家附近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们一家可高兴了,老人家同意来看看。”沈阿姨说,9月份建成时,她就陪着老母亲去参观了。敞亮的房间里有空调、电视机,无障碍卫生间,工作人员热情细心,楼下就是卫生院门诊……感觉医养结合、非常方便,她们当即就预签了入住合同。服务中心10月18日开业,21日她老母亲就住进来了。等她母亲适应集体生活后,就转入当地养老院托养。“农村老人传统观念重,担心到养老院不习惯,有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是现在农村养老事业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王小燕告诉记者。这个中心由镇中心卫生院斜桥分院改建而来,共1000平方米,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提供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除了离家近这个优势,对暂不适应入住养老院、有专业康复需求和短期托养需求的老人,中心可提供3个月的托养服务。
  中心设有中短期托养床位10张,主管护士、管理员和养老护理员各1名,全部持证上岗。开业一个月来,已入住6位老人,还有两对老年夫妇正在接洽中。“为了提高床位利用率,保障中心正常运作,政府对中短期托养的老人给予每床日60元补助,引导床位合理流转。”斜桥镇民政负责人说。3个月后,如果老人有长期托养需求,中心可以帮老人转介到养老院。
  中午时分,一份份热气腾腾的午餐,由护理员送到每一个房间。蛋炒莴笋加上白斩鸡,一荤一素的搭配,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下午两点,在中心休闲活动室包馄饨的志愿者阿姨们,还为老人端来了煮好的小馄饨。初冬的阳光下,几个房间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让这“家门口”的养老中心更显几分温馨。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快,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养老难,农村老人养老更难。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核心,完善政策制度,强化基本服务,发展多元供给,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块短板,今年初,省政府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具体目标是在全省建成350个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的养老服务需求。“至目前,全省已经建成332个,年底前将如期完成350个的目标任务。”省民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