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化肥减少了60%,产量却提高了40%

这个现场会上展示的减肥增效技术让人惊艳

  □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本报讯 13日,全省化肥定额制配套技术应用现场会在长兴县召开。会议要求,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搭建为农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大力优化施肥结构和方式,倡导用地养地相结合,推广新型高效肥料,集成应用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多措并举减少秋冬种作物化肥用量,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量效益型转变。
  实施化肥定额制,是通过制定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综合免费测土、科学配方、合理替代、精准施肥等措施,达到减少农田化肥投入、保障耕地综合产能、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水稻、芦笋等作物一次性施肥、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新型肥料应用等示范现场,交流了经验做法,增强了信心。
  承担长兴芦笋化肥定额制配套技术应用示范任务的盛侬芦笋专业合作社,实施化肥定额制后,采取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蚕沙等替代化肥,并应用新型肥料和机械中耕等配套技术措施,芦笋亩均产量从1250公斤提高到1750公斤(提高了40%),而每季亩均化肥用量从25公斤下降到了10公斤(减少了即60%),节本增效成果明显。
  专业从事农资销售和植保服务的农资连锁企业长兴鼎盛农资有限公司,拥有农资管理、会员制平台等先进系统,是长兴县今年初率先开展农药实名销售的试点。至目前,该公司已有实名登记农户会员300多名,公司运用“大数据”为会员提供服务,而这些数据也实时上传到县农业农村局,实现全程监管,效果良好。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单位种植面积化肥施用量已连续6年实现负增长。今年7月,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下文,进一步要求各地通过制定标准实现限量施用,建立平台实现定额管理,建立档案实现追溯管理,养分替代实现化肥减量,技术推广实现化肥减量。通过3年努力,到2022年全省全面建立主要作物化肥投入的定额制度,化肥、氮肥用量比2018年下降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