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满树油茶果。10月27日,在武义县泉溪镇金溪村山方自然村陈福塘油茶园里,红红的油茶果缀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成熟的油茶果。看着装满油茶果的蛇皮袋摆满了林中小道,油茶基地负责人潘恒霏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现在是油茶果收获的季节,要把树枝上的油茶果摘下来,脱蒲晒干,然后进行压榨,就可以出茶油。”潘恒霏一边采摘油茶果,一边介绍油茶果的采摘及后续加工。
2012年,潘恒霏流转了这片山林,种植了340亩“长林”系列优质油茶苗,2015年开始挂果。潘恒霏说,虽然前期持续干旱,对今年油茶果产量有一定影响,但预计每亩还是能达到800公斤。“100公斤油茶果能榨7公斤茶油。现在茶油市场价每公斤在120元左右,亩产值可超6700多元呢!”潘恒霏说。
据了解,武义县曾是油茶种植大县,清朝乾隆年间就开始人工种植油茶,新中国成立后油茶林面积一度达到12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的6.8%。之后,因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力成本高、产业化链条短等多种因素影响,武义县的油茶产业日渐萎缩。进入新世纪,武义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油茶当作一项“绿富双赢”的生态产业来抓,出台政策、投入资金,重振“浙中油库”雄风。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武义县实施中央立项的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木本油料产业提升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引种了1万多亩“长林”系列油茶。目前,这些果皮薄、果实饱满、出油率高、产量高的油茶已陆续进入盛产期,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舒清海 文/摄
村民喜摘油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