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集聚10万种森林产品 4天成交额51亿多元

连办12届的义乌森博会越来越有看头了

  11月4日,为期4天的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届森博会以“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设国际标准展位3662个,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696家企业参展,汇聚8大类、10万种以上森林产品,累计实现成交额51.67亿元,同比增长2.6%;到会客商27.56万人次,同比增长9.3%。
  森博会自2008年创办至今,不断改革创新、丰富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大规模、高颜值、爆人气的林业盛会,在推进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助力“两山”理念成果转化
  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成为本届森博会的重要使命。比如“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县,展区面积近600平方米,有20家企业参展。
  浙江峰晖竹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梁瑞荣介绍,3年前,他偶然得知欧洲将于2021年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便利用安吉得天独厚的竹子资源,生产出可降解的一次性竹制品刀叉、吸管等环保用品,该产品每年以20%以上幅度增长,今年产值有望突破3000万元。“峰晖竹制品”的成功是个缩影。在不破坏环境前提下,去年安吉县仅竹产业产值就超过220亿元,真正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
  今年森博会上,首届“绿色生活·数字创造”国际论坛暨2019小商品设计产业链推进研讨会等活动也如期举行,邀请国内外顶级设计师和研究人员就绿色生态设计、林业产品数字创意化发展、人才支撑等开展研讨、建言献策。
13亿元资本“进山”淘宝
  本届森博会期间,省林业局举行了林业产业投资项目推介签约活动。这是近年来我省首次举办大规模林业产业招商活动,也是贯彻落实浙江《关于支持工商资本“上山入林”投资林业产业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活动现场,一大批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林业项目受到工商资本“追逐”。我省“十大名山公园”以及丽水、义乌、三门、象山等地30余个林业产业精品项目进行集中推介,抛出108亿元招商“绣球”。现场有10个项目签约,涉及森林康养、木本油料、林木种苗及花卉、木竹加工、森林食品加工等多个方面,总签约金额13.3156亿元人民币。
  浙江“十大名山公园”指的是钱江源国家公园、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干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省大花园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由自然保护地与周边村镇共同构成,既是我省自然和文化资源典型代表,又是景村融合和绿色经济发展高地。
  这些林业项目之所以能吸引资本青睐,用省林业局副局长陆献峰的话说,原因有三个:第一,浙江森林资源是长三角区域面积最大、资源禀赋最好的,拥有近1亿亩森林,1000多万亩湿地,森林覆盖率达到61%,区域内有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59个、森林公园128个、湿地公园61个、地质公园14个、自然保护区26个、世界自然遗产1个,堪称“风水宝地”。第二,长三角地区是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最旺的区域,而浙江的山区、林区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处女地,还处在“价值洼地”,是资本进入的好时机。第三,浙江林业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文化体验、休闲养生的方方面面,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几乎是绿色、有机、生态产品的代名词,是实打实的“潜力高地”。
“一带一路”主题馆人气爆棚
  今年的森博会,抢抓绿色商机,着重招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商品组团参展,继续设立“一带一路”主题馆,共设展位391个,吸引了伊朗、阿富汗、俄罗斯、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加拿大等“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参展,展位比上届增长了74.3%,集中展示竹木日用品、工艺品、家居用品、红酒、水果等特色产品。
  走进“一带一路”主题展区,阿富汗藏红花、土耳其榛子、巴基斯坦孔雀石、泰国无花果等,各式各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产品琳琅满目,既有宝贝,也有惊喜,更有美味。“以前购买进口商品需要支付高昂的代购费,如今在义乌就能买到,价格与国外差不多,关键是还有很多优惠。”特意从杭州赶来“淘宝”的张阿姨和她的姐妹手中早已大包小包、收获颇丰。
  巴基斯坦以其丰富的宝石资源闻名于世,其蕴藏的宝石种类达20余种。来自巴基斯坦的参展商Hakimullah是第三次参展森博会,他说:“义乌市场不仅有中国人做生意,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我只要在这个地方推广商品,就能马上卖到世界各地。”这次,他把巴基斯坦引以为傲的玉石带到了展会上,如珊瑚玉、青白玉、孔雀石等,希望借助此次森博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本届展会还吸引了来自斯里兰卡、斐济、加蓬、利比里亚等国家的30余名2019国际热带木材组织成员国官员前来交流考察、参展参会,进一步了解我国在推动林业产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泰国清迈也在森博会期间组团来义乌考察交流,共同推动绿色贸易发展。
“电商+扶贫”带动受援地增收
  去年森博会上“试水成功”后,义乌结对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今年继续组团参展,集中展销汶川“三宝”(车厘子、脆李子、香杏子)及其衍生品,以及花椒、蜂蜜、羌山菌类、核桃等当地特色农产品。
  在森博会的“康养汶川”展位,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藏族姑娘马国英,身穿民族特色服饰,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进行汶川特色产品推介直播,将森博会的“康养汶川”展位展现在全国粉丝面前。
  “我们带了100斤脆柿过来,现在就只剩下4个了,还是‘强行’留下做样品展示的。”在“康养汶川”展位,阿坝藏羌梅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益顺欣喜地说,参展第一天,带来的野生猕猴桃、苹果等水果就销售一空,不少“线下”客户已经被导流到“线上”。
  去年6月,董益顺作为汶川县相关部门选拔的致富能人,来到义乌市青岩刘村参加青年电商创业孵化种子计划培训班。电商创业老师手把手教他直播、建网店、修图、客户交流等方面知识。回到汶川后,董益顺利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和运营技术,注册了淘宝网店,开通了快手、抖音直播账号,把直播间开进了果园里,通过直播预售帮助当地果农增收致富,成了一名电商创业的“领头雁”。
  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小建介绍,义乌与汶川是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县市,在来料加工、教育、电商、医疗、农特产品、文旅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为汶川“造血”赋能。每年的义博会、森博会等大型展会上,都有汶川特色展位,体现了浓浓的义乌汶川情。
  本届森博会肩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使命,继续设立浙江结对地区森林产品精品展区和浙江省畲乡林产品展区,通过集聚盘活林草要素资源,为对口帮扶和支援地区提供免费展位等多项参展优惠支持政策。
  今年森博会为对口帮扶和支援地区提供120余个免费展位。其中,浙江省山海协作首次组团参展,设展位10个,集中展示丽水莲都区的山茶油、猕猴桃等山区特产;浙江省畲乡林产品第五次亮相森博会,展位60余个,集中展示温州、湖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地畲族特色农林产品;浙江省结对地区森林产品精品展区设展位50余个,集中展示展销浙江省对口帮扶4个省80个县(市、区)以及对口支援3省(区)13个结对县的农林精品。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