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农机化

协同创新让“永康模式”大有可为

  “‘永康模式’证明,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助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日前,省农业机械学会相关专家在全省农机管理培训班上发言时表示,通过开展决策咨询研究、产业发展规划、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服务课题攻关等措施,将过去“瞎子摸象”式的被动科技服务转变为“一揽子”面向政府、园区、企业三个层面的全方位主动服务,已成为地方农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助推器。
  2013年12月,省农业机械学会创建永康市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协同创新基地,以人才智力资源、知识信息资源、科技创新资源、政策优化服务等构建政、产、学、研、用、推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开始探索省级学会与地方高新园区产业共建协同创新之路,这种形式被总结为“永康模式”。该基地先后引进“千人计划”人才4位,组织产学研重大课题2项,服务“浙江制造”标准6项、国家标准2项;破解技术难题30余项,累计新增工业产值3.59亿元。由此开启的科技社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新模式,多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
  据了解,目前,省农业机械学会逐步形成了农机协同创新助力工程、产学研合作、学术交流、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科技评价、政府决策咨询研究等品牌项目,创新举办省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奖和省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研究院。接下来,将从深入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合力;完善成果共享共赢机制,助推产业升级向纵深发展;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我省农机产业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提升农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农机化产业发展。
哲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