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美丽乡村

稳基础 强特色 促融合

江山现代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   金秋十月,江郎山下,绿色和金色是这一方土地的主色调,金色代表着丰收,绿色象征着欣欣向荣。
      近年来,江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更快、平台环境更优、主体活力更强、农业品牌更响。
    稳固粮食生产基础
      江山市泉塘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德阳,这几天一直在稻田里查看水稻生长状况,压力不小。他的压力来自一个“记录”,“我们合作社百亩方的单季晚稻已连续3年破纪录了,今年还想再破一破。”林德阳说,因为想着“四连冠”,所以这段时间他下地的频率就提高了。
      近年来,江山市的水稻绿色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去年,全市种植水稻34.31万亩,总产量17.40万吨,单季晚稻百亩方平均亩产1017.28公斤,双季稻高产攻关百亩方两季合计平均亩产1439.95公斤。
      高产是引领。该市在注重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的同时,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绿色、多元化发展。
      位于江山市峡口镇王村村的江山市瑞丰家庭农场,各色农机一应俱全,农场主缪昌盛表示,通过一体化服务,粮食生产不仅更便捷,而且更高效。“比如统防统治,可以以更少的成本,达到水稻病虫防治的更好效果。”
      2017年3月,江山市从云南引进多年生水稻,该品种水稻可越冬,种一年收多年,目前长势良好。2018年,江郎山下80余亩彩色水稻示范基地,不同颜色品种的彩色水稻,交织形成了由“锦绣江山”和“衢州有礼”八个大字构成的彩色稻田创意图案。通过彩色稻艺展,传统水稻种植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农旅结合的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助力江山美丽田园、衢州乡村大花园创建。
    提质做优特色产业
      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一直以来是江山农业的“金字招牌”。得益于优异的品质和有效的品牌打造,“江山猕猴桃”2016年更是被搬上G20杭州峰会的餐桌。
      神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江山可谓远近闻名,负责人林庆柱是附近百姓眼中的“财神”。去年,林庆柱联结合作社社员217户,辐射带动650户,销售鲜果150多万公斤,果农户均收入5.1万元。“‘徐香’猕猴桃可以卖到15元/公斤左右,红心猕猴桃售价超过20元/公斤,每年种植的猕猴桃还不太够卖。”林庆柱说。
      每年4月,“江山绿牡丹”开茶节总是能吸引大批来自各地的游客和茶商参与其中,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场“茶”盛宴。“开茶节每次都很火爆。”江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人气来自茶叶的品质,茶叶的品质来自生产环节的绿色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据其介绍,当地的茶叶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广大茶农提供“修剪、绿色防控、深耕、施肥”等服务,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覆盖全市70%以上茶园。此外,当地还不断完善茶产业基础设施,支持建设标准化茶厂、提升茶叶加工流水线等。
      2018年,江山市茶园总面积达到51500亩,年产量2250吨,年产值1.85亿元,“江山绿牡丹”品牌价值达6.05亿元,荣获“2018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
    “农业+”融出全新天地
      江山市恒亮蜜蜂博物馆的建筑外形为蜂巢形状,外墙有几十个蜜蜂造型的模型,十分吸引眼球,馆内蜂产品琳琅满目。蜜蜂家族走廊、蜜源类植物、蜜蜂的身体等9个展区,让人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蜂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养生作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
      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占才海告诉笔者,蜜蜂博物馆的创立,初衷只是为了宣传蜜蜂文化,意想不到的是,博物馆带来的人气,现在已经成为带动公司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2018年,该馆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销售额约1000万元。
      播种、催芽、育苗、定植……系列过程完全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不用天然光线和土地,浙江星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这样成功种出了蔬菜,售价30元/包(每包约0.5公斤)。公司自主研发的LED人工照明技术,为植物提供各阶段生长所需的光线,立体栽培支架技术则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目前,该公司立体栽培面积达到116000平方米以上。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大大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单位产量是传统农耕作业的100倍以上”。
      借助科技创新、文化开发等手段,江山市极大地延伸了农业产业链的长度、挖掘了产业链的深度。江山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市“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农业+”模式不断拓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越来越高,有力地促进了该市现代农业的转型提升。 金晓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