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暨市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工作,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农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内涵,高起点谋划,转方式提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成效显著,先后有同山镇、东白湖镇成功创建为特色农业强镇。
省水果特色农业强镇——同山镇
四季鲜果,一年都在香甜中
同山镇素有“水果之乡”“高粱酒之乡”的美誉。全镇现有水果种植面积1.2万余亩,其中樱桃6500余亩、枇杷3600余亩,水果采摘点107处。近年来,该镇以四季鲜果、绿剑茗茶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实现了全镇覆盖,农业产值年均增幅达10%;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去年全镇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07元。2018年,同山镇入选我省首批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规划布局集约高效
同山镇水果产业基础较好、特色鲜明,全镇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家,该镇同源村的樱桃在全省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全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1家,水果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41家。
该镇以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为基本思路,对全镇产业进行合理布局:种植区块主要有仙日村枇杷、中源村葡萄、同源村樱桃等;流通区块以集镇为中心,公共服务区块主要设在镇农产品检测中心,全镇16个行政村每村聘请1名送检员将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送往检测中心检测;旅游接待区块以各村农家乐为主,全镇具有接待能力的农家乐共有28家,单次接待能力在50至200人不等。
为提高水果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种植过程中的“天灾”损失,该镇以基础设施提升为抓手,以创建水果特色农业强镇为契机,完成了多个基地基础设施的提升建设。部分基地进行了道路硬化及水沟建设,并根据特定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采用喷滴灌并搭建水果避雨大棚,既节省了成本,也保证了品质和产量。
农旅融合亮点纷呈
同山镇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既是传承,也是发展的优势。目前,已完成对同山短柄樱桃的地理标志认定。
近年来,该镇通过打造农耕文化馆,举办各类农事节庆活动,进一步营造农业文化氛围,提升知名度。同山镇水果节、“记住乡愁”同山绿剑农业小镇大庙会、“醉美同山、拥抱春天”生态游等系列活动的举办,使得农业观光旅游迸发出新的活力,每年接待游客在20万人次左右,营业收入在6000万元左右。
举办各类农事节庆活动的同时,该镇的农业观光园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以布谷湖风景区为基础,以“湖山雅苑”精品民宿和“云上居”生态农庄为代表,“水果种植、采摘+休闲、餐饮”的发展业态成效明显。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收益,也为同山镇的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为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市场竞争力,同山镇非常重视科技因素在助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镇已先后改良樱桃品种5000余亩,大力推广油菜、高粱轮作,良种覆盖率达100%。通过科技推广,有效提高了种植效益,樱桃产值达1.5万元/亩,高粱达到4000元/亩。
同时,积极培育“互联网+农业”,设立“村村通”电商服务站16个,集镇设立快递站一家,电商年营业额达上千万元,镇政府每年对在电商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及企业给予奖励。
此外,该镇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已有5家生产企业列入“三品一标”绿色食品名单,有6家合作社的农产品用上了“二维码”进行溯源管理。
省茶叶香榧特色农业强镇——东白湖镇
特色产品,农耕文明扑面来
东白湖镇地处东白山麓,距离诸暨市区18公里,镇域面积198.38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是诸暨市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开发、规模化生产”的思路,依托本地农业产业、自然生态及独特的人文历史等资源,大力发展茶叶、香榧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7亿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0元,财政收入4300万元。2019年,东白湖镇入选我省第二批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特色农业迈大步
东白湖产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基础扎实,目前有茶叶种植总面积约3万亩,年均产量近1000吨,年均产值达到4亿余元,是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茶产业堪称是该镇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
为增强茶产业市场竞争力,该镇重点建设标准茶园示范基地、越江茶产业园,在该镇殿南村、廖宅村、叶家坑等地,新创茶园基地500亩,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优质茶园400亩,总投资1000万元。基地内,按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生产、管理,茶园土壤清洁率90%以上,水渠、机耕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良好,实现了茶叶品种更新和结构优化,采摘等机械设备应用广泛,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100%,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80%以上。
东白湖镇还是诸暨香榧两大主产区之一,具有分布区域集中、年出产量高、干果品质佳等产业优势,香榧种植总面积约4万亩,年均产量750余吨,年均产值达到1.56亿元。
该镇通过大力推进香榧特色基地建设,做到产业化种植、品牌化推广、园区式打造。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天珍香榧园、笔架山香榧园等省级香榧产业示范园区2个,香榧特色精品园2个,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南园1个,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创设香榧自主品牌6个。
创意活动聚人气
育景成珠,迎八方客。近年来,东白湖镇以创建省特色农业强镇为契机,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打造农业特色景观,带动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每年3月底,该镇都有一场盛大的茶事活动——“越江杯”东白湖名茶文化推介活动。活动通过名茶手工炒制大赛、茶文化宣传与展览、摄影采风活动、名家书画创作会、网络推介等形式,向游客展示名茶手工炒制工艺、茶艺,宣传东白湖茶文化、树立品牌形象。今年共吸引了2万余人参与活动。
同时,通过鼓励农户连片种植油菜,营造农业大地景观,于每年4月举办油菜花节。如今,该镇的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以上,已成为当地吸引游客,宣传旅游品牌的一个新亮点。
农业节庆活动的举办,带动了当地农旅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休闲、山水观光、健康养生、科普教育、农家餐饮、农耕文化为特色的农业发展业态,爱吾庐农庄、望回山酒店、山水人家、老陈蔡会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农家乐经营主体应运而生,每年接待游客在90万人次左右,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提升品牌影响力
越江茶产业园位于该镇新上泉村,总投资1592万元,包括越红博物馆展示中心、茶加工体验中心、茶文化体验中心和现代加工中心。在茶加工体验中心,游客可体验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红”工夫红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体会古法制茶技艺的灵动。去年,越江茶产业园年产“越红”工夫茶1万多公斤,收入1000多万元。随着游客日益增多,“越红”茶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越红”的崛起,是东白湖镇近年来农业品牌打造成效的一个缩影。该镇通过省内外展销、宣传推介,“西施美人”“龙门顶”“天珍香榧”等一批农业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全镇现有农业类注册商标20余个,县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5个。
同时,该镇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服务平台建设,在现有农产品营销平台基础上,通过对“村嫂创乐会”等农村电商的扶持,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信息发布、农业相关咨询等服务,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全镇有电子商务专业村4个,村淘4S店14家,所产盐卤豆腐、粉丝、薯片等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杭州、上海等地,龙门顶茶叶、越红茶叶、天珍香榧等销往全国各地。
郦莎 邱珈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