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美在村庄 美在生活 美在人心

——浙江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

  □本报记者 杨凌紫
“原来村口的路面坑坑洼洼,老人小孩很容易摔倒,现在换成了平整的沥青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改变真是大!”诸暨市枫桥镇新择湖村村民王志军,日前向记者感叹村庄发展的日新月异。
  改变的不只是脚下的路,蝶变的不仅是新择湖村。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启航。历经16年的接续奋斗,浙江大地焕然一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美丽村、富裕村、善治村、幸福村。2018年9月,浙江省“千万工程”荣获全球环保领域最高奖——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这一成功实践,为推进浙江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经验启示。
匠心绘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
  曾经大力发展“石头经济”的安吉余村,日日采石矿、造水泥,污水直排,尘埃漫天,环境污染。痛定思痛,余村决心转型换路、绿色发展,关停了所有矿场,重塑青山绿水,收获生态红利。
  曾经偏僻贫穷的淳安下姜村,“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郞”。穷则思变,奋起直追,硬化道路、改造厕所、整治污染,实施沼气工程,发展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等,一套“组合拳”,打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之江大地上,众多像这样“美丽转身”的故事从2003年起笔。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了“千万工程”,提出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举一纲而万目张。这一工程的实施,在浙江大地上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大行动。到2007年,全省10303个行政村完成整治,其中1181个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10年,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2013年,全省每年启动一批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一般村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谋划实施省域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
  十六年时光,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在新起点上,浙江科学谋划部署,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今年,我省出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认定办法(试行)》,让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有标可循”,从摸索走向规范,从探路走向领路,全力提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融合“三个美”,一村更比一村靓
  金华探索“二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法,出台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以刚性的约束,推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常山首创并推行公厕“所长制”,持续3年推进农村公厕建设与管护,成为全国“厕所革命”9大典范之一。
  美丽乡村,美在生态宜居。“千万工程”,以治理好涉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为切入口,在全省掀起“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由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加快向分类处理全面推进,73%的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由处理设施基本全覆盖加快向标准化运维转变,2.4万个村的4.9万个处理设施实行联网管理,劣V类小微水体基本消除;农村厕所由“户厕”改建全覆盖加快向“公厕”规范化转变,完成提升改造52176座,每个行政村都有1座以上公厕。广大乡村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天蓝水清新景象。
  美丽乡村,美在乡风文明。我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崇“好家风”,积极弘扬新风尚。如舟山市,把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美丽海岛风景线重要内容,打响“东海渔嫂”品牌,引领渔农民形成共同的价值导向。江山市运用村歌带动,推进富有时代气息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唱响幸福好声音。
  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有10966家农村文化礼堂,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五进”礼堂。经整修保护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窗口、璀璨明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促使乡村从“和谐美”迈向“融合美”。
  美丽乡村,美在美丽经济。全省各地频频创新出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如建德突出“旅游+”,不断加大产业融合力度,稳步推进休闲度假小镇、创意主题公园等建设;仙居引进云溪小镇等6个高端民宿项目,打造“一带五线”和永安休闲绿道美丽乡村风景线,促进农家乐(民宿)发展和农民增收。
  电子商务、养生养老、来料加工、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种种砍砍”变为“走走看看”,“卖山林”变为“卖生态”,田园变为公园,农房变为客房,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浙江乡村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的成果,感受到了时代的美好。
  随着浙江“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下的浙江乡村,生机勃勃。
登高喜望远,一年更比一年好
  江南水乡南浔,白墙黛瓦绿树,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浓郁。古村荻港、花海石淙等一个个美丽景致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让南浔全域“秀色满园”。“以‘十线十景十小镇’建设为总抓手,坚持大投入、大推进、大建设,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域建设南浔‘大花园’。”湖州南浔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3年来,南浔已投资超15亿元,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成功打造12个美丽小镇、10条美丽乡村景观线,建成了一批精品村、扩面提质村。
  南浔的实践,是近年来浙江全域推进“大花园”建设的缩影。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主要抓手,我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乡镇和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建设“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移村换景、村村见景”美丽乡村大景区、大花园。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以“点”带动,扮靓美丽庭院。从一家一户入手,发动千家万户把庭院建成精致小品,用家的小美推动村的大美。以“线”推动,打造美丽风景线。开展片区化、组团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别具韵味的风景线、示范乡镇,把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至今,我省已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300多条。以“片”联动,建设乡村大公园。以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创建,引领美丽乡村实现整县提升,星火燎原,形成全省乡村整体美丽。到目前,全省已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23个。
  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衔接“大花园四条诗路”,建设美丽乡村风景带,沿海岸线、瓯江、钱塘江和浙北平原、金衢盆地,打造浙东海洋风情、浙南生态绿谷、浙西钱江山水、浙北江南水乡、浙中和美金衢“五朵金花”组团。手笔越来越大,未来无限可期。
  翻篇归零再出发,振奋精神迈新步。高格调塑造乡村花园新景象,高质量构建乡村产业新体系,高水平培养全面发展新农民,高起点构筑乡村善治新格局,高标准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喜看今日之浙江乡村,正全力打造“五高五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凝心聚力构筑乡村花园先行地、创业创新新天地、文明善治标杆地、数字乡村引领地和美好生活共享地,建设“美丽幸福、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描绘“生态美好、和谐安康”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