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囤的货还没用完,“双十一”又到了。各电商平台每年的购物节名目繁多,但最负盛名的还是马上就要到来的“双十一”,一些商家的预售已经拉开序幕。然而,在狂欢的背后,商家的套路也越来越多。
商家诚意不足暗地涨价
先涨后降、明降暗涨,属于“套路之首”。
不少网友对比自己购买的商品在“双十一”前后的价格,发现许多产品暗地里涨价了。
比如某品牌卫生巾,今年“6·18”购买一组的价格优惠后为60元,“双十一”预售的到手价却涨到了75元,另一知名品牌的眼部精华胶囊,平常售价约为3到4元一颗,“双十一”反而涨到了近5元一颗。
一些媒体也报道,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名不副实。
“定金”“订金”要搞清楚
部分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
消费者在支付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咨询客服关于“定金是否可退”等问题,并保留下单凭证。“双十一”定金原则上是不能退的,因为在付定金的时候,必须勾选“同意定金不退款”的条款才能顺利付定金,也就是说如果因消费者个人原因导致未及时支付产品尾款,非商家原因导致订单关闭,定金不予退还。
赠品可能暗藏“猫腻”
赠品也是商家常用“猫腻”手段,有可能是“赠品数量有限”,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要询问是否还有赠品,并截图保留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一般情况下赠品通常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是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如果你需要这项服务保障,就应该在购物时,要求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至少也应得到客服同意保修的对话截图,一旦后期出现纠纷可以向电商平台举证。
注意“电商专供”,小心“红包陷阱”
此外,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双十一”购物时,要留意“电商专供”。这类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实际在颜色、配置或某些功能上存在差别。有渠道商透露,为了增加销量,厂商会放出某些型号产品或库存品,用于线上降价促销。所谓的“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特别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这种情况出现较多,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最后就是小心“红包陷阱”。需要个人信息的、拆红包要求输密码的都不可相信,高额红包也要提高警惕。同时,还要谨防低价拼团陷阱,一些低价拼团链接可能只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信息。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