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供销

融入“三位一体”改革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供销社改革发展新篇章

  •   □邵峰 冯冠胜 张永 胡新明
      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为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而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农村改革,是浙江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体制创新,也是推动供销社、农信社等涉农服务主体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平台载体。几年来,我省各级供销社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三位一体”改革中组建的农合联平台和承担的农合联执委会角色,积极调动供销社服务资源、组织农合联服务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为农服务提升、涉农产业开发、合作经济创新、社有经济转型和人才队伍培养,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条供销社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的有效路子。
      大力推进农合联建设,构建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新平台
      实践表明,农合联不仅是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有效供给的综合平台,而且是供销社、农信机构和其他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开展为农服务的有效平台。
      至2017年,全省自下而上将6.61万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涉农服务组织(企业)全面组织起来,构建了由1个省农合联、11个市农合联、84个县级农合联和961个乡级农合联组成的四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形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各级供销社把承担和履行好同级农合联执委会职责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际行动和加强为农服务、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跳出“自有自建自营自利”的自给自足的封闭思维,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分工协作的开放理念,组织农合联内部服务资源的聚合协同、外部服务资源的联合协作,丰富壮大农合联为农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利用农合联这一平台、渠道和工具开展为农服务的局面。
      一是有机融入供销服务,创新壮大农合联供销服务功能。各级供销社充分利用农合联全面涵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性,将供销服务有机融入到农合联平台,引导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参与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服务功能建设,并利用农合联平台,开展与农合联内外部有关服务主体的合作联合,推进供销服务资源与相关服务资源聚合整合,创新农资供应、农产品和消费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供销服务,展现了新时代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的新作为。龙泉市供销社建立“供销e城”销售平台,一头连着产业农合联,一头连着杭州、温州、金华等地组织化客户,源源不断地将当地高山绿色蔬菜销售配送出去。青田县供销社将农品城与稻鱼农合联等多个产业农合联连接起来,将优质农产品销到国内外。
      二是着力推进“内聚-协同”,建立健全农合联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功能。各级供销社认真履行农合联执委会职责,着力推进农合联内部会员服务资源分类聚合、有序整合,叠加和增强服务功能,建立服务协同机制,加强和优化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推动省农合联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合作,构建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和指导、省农科院研发和推广、各级农合联组织和服务的新型农技推广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首席专家+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联合社、产业协会)+合作社(企业)”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省农合联与省农信联社开展金融服务合作,协助农信机构建立健全以信用评定为基础的农合联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农合联会员合作社提供100万元以下免担保信贷服务,并推动农合联建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及损失弥补机制。推动省农合联与省农信担保公司开展担保服务合作,协助省农信担保公司建立基层办事处、代办点,为农合联会员提供便捷的信贷担保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外联-协作”,不断丰富农合联为农服务功能。各级供销社充分发挥农合联组织体系完备、涉农主体尽纳的优势,积极推进农合联与外部社会服务资源广泛联系、有机联结,扩充和增加服务功能,建立服务协作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利用农合联这一平台、渠道和工具,开展涉农工作和为农服务,让农合联能够全面支撑会员开展为农服务、开发涉农产业、发展合作经济。推动省农合联与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签订保险服务合作协议,协助人保公司建设基层保险服务网点,拓宽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的服务覆盖面,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推动省农合联与阿里巴巴软件公司签订建设“三位一体”数字化工程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农合联、供销社系统平台数字化建设,构建数字化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和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实现“农业强”提供坚实支撑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联合组织则是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主体。各级供销社认真履行农合联执委会职责,把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进农合联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功能,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服务资源在农合联平台上聚合整合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着力构建区域农合联通用性服务与产业农合联专业性服务经纬衔接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农业强”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撑。
    (一)大力构建区域农合联通用性服务与产业农合联专业性服务经纬衔接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农业服务分成通用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由区域农合联承担通用性服务、产业农合联承担专业性服务,形成农业服务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提高通用性服务效率和专业性服务质量,是近年来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的最新创新成果,是现阶段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的目标模式。近年来,各级供销社聚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功能、优化服务配置,促进通用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的合理分工和有效协作。
      一是推进区域农合联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通用性服务资源广泛聚合于区域农合联,形成覆盖各产业门类的农业通用性服务体系。各地供销社把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区域农合联服务平台来打造,按照区域全覆盖、服务高效率的要求,以中心镇和较大镇为载体,由县级农合联联合相关乡镇农合联,组织基层供销社、合作社及联合社、涉农企业等县乡农合联会员,合作投资建设质量较高、功能较全的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引导科技组织、庄稼医院、物流企业、农信机构等具有系统性服务功能的农合联主要会员入驻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集土地流转、农资供应、产品营销、电商物流、信贷保险、资本投资、财务代理、区域公用品牌、公共服务代办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的通用性服务基层供给基地。特别是把建设新型庄稼医院作为增强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的重点,发展土地托管、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省供销社下属企业浙农集团组建浙农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网上庄稼医院(中农在线)、数字化信息平台、智能化种业基地,建成省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慈溪市全面建成镇级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依托81890服务热线,建立专家团队数据库,联结83家服务型合作社(企业)、24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和庄稼医院,为农合联会员和农民群众提供政策、农技、农机、农资、产销、金融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各级农合联共建成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39家,到2022年全省将建成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300家。
      二是推进产业农合联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专业性服务资源集约聚合于产业农合联,形成覆盖全产业链条的特色农业专业性服务体系。各地供销社把组建产业农合联作为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之举,按照县域特色产业“一业一联”的要求,将从事同一产业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农合联会员再次联合起来,并以产业农合联为载体,打造集产业技术、专业农资、生产作业、产品加工、市场信息、产品标准、技能培训、公用品牌、质量安全检测和通用性服务专用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服务基层供给基地。特别是把推进通用性服务专用化和定制服务作为增强产业农合联服务功能的重点,引导各类通用性服务组织开发特色产业专用服务产品,建设特色产业专用服务组织(如专科庄稼医院),提高通用性服务精准性和到位率。目前,各级农合联共组建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107家,到2022年全省将建成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300家。
      (二)不断优化和创新农业生产服务,延伸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新领地。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土地流转、农资供应、农技推广、生产作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服务。各级供销社积极发挥农合联全面涵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自身农资服务紧连农业生产的优势,不断优化和创新农资服务,积极延伸农业生产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覆盖。
      一是把发展农业绿色生产服务作为重点任务。积极开展“绿色农资”行动,加快研发和推广农业绿色化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专用肥药系列开发和定制生产。实施“肥药减量增效”行动,扩大测土配方配肥、统防统治统施服务,推进肥药标准喷洒、统一施用。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推广秸秆青贮、膨化、压块等饲料化技术,发展秸秆收储运和循环利用服务。省供销社下属企业浙农集团在全省建立2000多个基层经营网点,占据全省60%化肥、30%农药、40%农膜的市场份额,是省内农资供应的主渠道。浙农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加强对绿色农资、绿色农技的研发,研制了水稻、茭白、茶叶、杨梅等十多种专用肥,缙云茭白专用肥全面覆盖缙云县6.5万亩茭白。浙农飞防联盟加强对各地飞防服务组织发展布局的指导和技术辅导、技能培训、绿色农资供应等服务,提供飞防作业服务500多万亩。
      二是把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作为紧迫任务。推进农合联按产业建立全省一体、各级衔接的农技专家团队。长兴芦笋、武义生猪、云和雪梨等一大批产业农合联与省蔬菜、畜牧、水果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签约,开展“一业一团队(专家)”科技服务,为产业腾飞插上了科技翅膀。
      三是把开展农业生产作业服务作为新的任务。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各级供销社推动农合联发展土地流转、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作业服务,为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提供有针对性服务。萧山区供销社承接5万亩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实现农田降本增效、城市环境整治和农业园区建设联动发展,成功打造了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新模式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学、帮助农民富”的种子种苗服务新平台。
      省供销社下属企业惠多利农资有限公司建立员工与外部专家“师徒制”培养模式,培养企业自己的作物专家。图为草莓专家童英富(右二)为“师徒制”学员田间授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