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霙
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基层看气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近日走进丽水,由央媒和长三角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实地感受丽水积极开发生态气象服务,助力农业和旅游业稳健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受启发。
近年来,丽水气象部门积极探索开发生态气象服务,已建成气象、气候及环境监测站400多个,集合环保、林业、旅游、电力等生态环境数据,初步形成生态气象观测数据采集网。
走进松阳大木山茶园,不时可以见到一些显眼的茶园除霜机,别看现在他们挺安静,每年的春茶临采期,可是当地茶农的“大宝贝”。茶树新叶萌发过程中最怕恶劣天气,尤其是倒春寒,将直接影响明前茶的品质,甚至带来毁灭性灾害。“每当春季,一旦遇上‘倒春寒’,这些茶叶除霜机就会自动开启,通过空气流动提高茶园温度,从而防止茶芽结霜受损。”松阳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张林福告诉记者,当地气象部门联合农业、旅游等部门成立专家联盟,每年定期开展茶情调查,尤其是早春等重点时段,开展茶叶专项气象服务。
早在2015年,松阳就在一些茶园里建立了生态气象站,开展茶叶生态气象研究。专家们除现场指导外,还通过短信、微信、显示屏、农民信箱等发布天气信息,提醒茶农及时防范。
将气象服务融入农业和旅游业中,在丽水已有不少。丽水境内的知名景区云和梯田,就是生态气象产品成功转化的一个范例。
眼下的云和梯田,满目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仿佛遍地洒满了黄金。这里的云海景观,素为摄影家和游客所向往。但这美景不是随时可见,受限于天气等原因,有时要苦等多日。
去年底,云和县气象局推出“云海概率指数预报”,让游客可通过“云和天气”官方微信、景区游客中心的大屏幕等,实时了解气象情况,提前安排行程,为拍摄梯田云海提供方便。
据云和县气象局局长刘海英介绍,目前除云海视频、云海概率指数和常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外,他们还开发了摄影指数、穿衣指数等气象服务产品,进一步助力梯田云海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借助于气象提供的服务保障,云和农旅融合发展正在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