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畅来稿说,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亭山桥村党总支书记韩国富,是一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农村党员。2013年,他把上海的企业租给别人,回乡担任村干部。5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昔日脏乱差的亭山桥村成为了全国学习型村居、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他的治村秘诀是“文化富村”。
文化为什么能富村?因为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催化剂和润滑剂,在建设富村的过程中,村民每天浸润在良好的村庄文化环境中,一定会影响自我的行为举止——不仅引导村民围绕着共同的理想凝聚共识、统一思想,而且也时时约束和规范着村民的行为,从而为实现富村目标而采取一致的行动。这不,亭山桥村那位出了名的“犟脾气”,家门口曾堆了不少杂物,总是把前来劝导的村干部呛回去的56岁的赵阿姨,因为爱好唱歌,通过在村文化礼堂登台演出成了“明星”,进而成了“村里的环境卫生义务督导员”。
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诚如韩国富所说:“我们村的变化,就是文化变产业,资源变资产,景观变经济。”在韩国富眼里,只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文化也能拓宽村民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观念一新,万两黄金”,随着“文化+旅游”叠加效应的显现,亭山桥村的产业发展终于迎来了新机遇。村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开发了60多个文旅项目,村集体资产从过去的40多万元变成了现在的45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今年预计可达200万元。
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之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标签。文化因其特性,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发挥文化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做到以虚促实、虚实结合,注重发挥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互动作用,进而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扮演着“润物细无声”的“推动者”“促进者”和“支撑者”的角色,其不仅不能缺位、不可迟到,而且必须发挥“文化若水助舟行”的优势。只有认真研究其特点、精心策划其载体、深入助推其落点,并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充分展示其独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