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抱团合作天地宽

——访临海涌泉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贻法

  □本报记者 蔡希师
  说起合作社的发展,56岁的理事长冯贻法眼睛放光。尤其是在这初秋时节,他们的橘园已丰收在即……
  早在2000年8月,全国第一家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温岭诞生后,台州大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而作为我省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临海市涌泉镇第一家柑橘专业合作社的创设者,冯贻法就是当地柑橘产业的标杆性人物之一。
  在涌泉柑桔专业合作社,能看到临海诸多柑橘合作社发展的影子。上世纪80年代,临海种植柑橘的农户尚不多。作为第一批“吃螃蟹”者,他们的柑橘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有一段时间,柑橘5毛一斤都没人要……”冯贻法回忆说。
  在冯贻法看来,一个主要原因是,种植户皆是各自为战,全靠行情吃饭。要想扭转丰产不丰收的局面,就要合指成拳,抱团经营。时值省里号召发展农民合作社,冯贻法就联合几位种植户,创办柑橘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柑橘种植、销售、加工服务。2002年10月18日,涌泉柑桔专业合作社呱呱坠地。“很快,我们就感受到了改变。”冯贻法说,相比合作社成立之初,涌泉柑橘卖3元一公斤,随着合作社“忘不了”品牌在市场上打响,价格一下子翻了一番。“合作社的成立,把一家一户的小农连结在一起,作为一个共同体面对市场,就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临海柑橘种植户单打独斗,难成气候的尴尬局面。但是如何做大做强,带动社员更好致富,是当时所有合作社亟需解决的课题。“我们必须走出去。”冯贻法说,奔着这个目标,合作社开始闯市场:连着几年,在北京、沈阳、上海、杭州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开设销售窗口;在本市城区和高速公路台州服务区开设农产品配送中心,以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销量。2008年,出现了全国性的柑橘销售难,合作社将眼光瞄向了俄罗斯,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临海柑橘走出国门,开辟了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橘农学会在网络上叫卖产品,“农企+网店”“农企+委托运营商+平台”“农户+协会(公司)+平台”等模式不断涌现。冯贻法所在的合作社自然积极“试水”,着力提高网上销售量。而且,针对优质柑橘快递运输易破损等问题,研究开发包装材料和方式,基本解决了快递过程中的高损耗难题。
  抱团合作天地宽。凭着线上线下两路开花,合作社取得了自身盈利、社员增收、消费者满意的三赢局面,还带动临海当地4000多户果农发展致富,其中联结脱贫农户即达1000多户。
  “社员钱包渐鼓,大家都看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广阔前景。但满足于粗放式现状是不行的,必须建立规范运行机制,求新求变求突破。”冯贻法说,尤其要注重提高社员综合素质和产品科技含量。合作社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推广现代农业设施栽培技术,提供优质高效栽培示范样板;邀请专家讲学,为社员们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培训……举措多多,有力促进了临海柑橘产业的提升发展。
  如今的涌泉柑桔专业合作社,成员从开始的30户增加到112户,基地从数十亩扩大到1380亩,创建了“冯桔”“新了不得”品牌。十余年间,成为了临海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之一,为提升我省柑橘产业层次,推进规范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表率作用。
  合作社的发展,改变了冯贻法的人生。他从一个埋头种地的普通农民,蜕变为柑橘产业的一个标杆。山还是那座山,橘园还是那片橘园,但正是合作社的出现,让小小柑橘变成了农民们致富发达的“金果果”。随着国家对“三农”事业越来越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前景也越加广阔。
■记者手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在改革发展大潮中的一大创举,意义深远。
  对“三农”感情深厚的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多次实地调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支持大力发展。他亲自推动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提出了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发展构想。浙江始终沿着这个方向和要求,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并举,持续探索实践、强化规范提升,着力推动合作社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至今,全省已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7254家,联合社318家;成员多达122.1万,带动非成员农户383.2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总数的60%;合作社联结基地993.43万亩,其中核心基地452.63万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主体基础。2018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收入473.32亿元,盈余85.53亿元;当年按交易量返还成员31.71亿元,按股分红12.04亿元。
  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要求创新合作社组织小农户机制,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浙江将紧紧把握农民合作社“姓农属农为农”属性,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在全省开展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力争到2021年,90%的县域完成整县提升任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