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我省发布2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上)

  •   编者按:不吃桑叶的蚕宝宝、彩色的蚕茧、玫瑰味儿的葡萄、茶叶做的袜子……日前,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座谈会上,我省推出了20项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这20项农业重大科技成果全是我省粮油、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花卉、蚕桑、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十大产业技术团队耗时数年,不断创新摸索而成,这些新技术已经推广并进入寻常百姓家,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现将这20项技术成果介绍如下。
    甘薯脱毒微型薯生产及育苗技术
      技术要点
      1.扩繁。春季移栽1株试管苗,在全基质隔离保护设施内以2叶节扦插方式扩繁,每月可扩繁6-8倍,到秋季可扩繁至3000株。
      2.定植。9月份在基质床内高密度(每亩2万-3万株)定植带顶大苗,可在年底收获9000条脱毒微型薯。
      3.移栽。次年3-6月,每条微型薯可育成薯苗20-30株,5-6月移栽至大田。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1.采用该技术,每株试管苗通过微型薯生产及育苗,最终脱毒种苗可栽60-90亩,可降低用种量90%以上。
      2.该技术有助于解决甘薯种性退化、单产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同时实现薯类轻简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水稻叠盘出苗“1+N”育供秧技术模式
      技术要点
      叠盘暗出苗“1+N”育供秧技术模式解决了传统机插秧播种期偏迟、出苗不整齐、秧苗不健壮、易烂秧死苗等问题,大大提高供秧能力,明显降低育秧成本。
      该技术模式也被称为“1个育秧中心+N个育秧点”,即由育秧中心完成科学浸种消毒、精准条件催芽、合理基质配方、流水线播种、高密度立体叠盘、智能温湿度调控出苗等过程,再将针状出苗秧连盘提供给小规模种粮大户等,在炼苗大棚或秧田完成后续育秧过程。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1.2019年该技术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
      2.2018年该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约150万亩,累计新增稻谷约6万吨,实现增产增效1.18亿元,节本增效5000万元,累计新增效益1.68亿元。
      3.在湖南、江西、江苏等省应用面积超500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技术要点
      采用穴盘等专用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及播种机等设施设备,进行精量播种、催芽室催芽、调控温光条件及嫁接换根,培育壮苗,实现蔬菜秧苗优质化、低成本、批量化生产。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近年来该技术在我省不断发展,集成了西瓜、茄果类、西兰花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先后在余杭、萧山、余姚等地建立瓜菜集约化育苗示范点22个,育苗技术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LED灯育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蔬菜育苗现代化水平和育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省集约化育苗10.2亿株,大田应用面积100万亩以上。
    速生叶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通过选择产量高、品质佳、生长速度快的叶菜优良品种,采用机械翻耕整地、播种育苗、合理稀植、光温水调控、有害生物绿色防治等技术,实现速生叶菜轻简化生产。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1.先后在杭州、宁波、绍兴、台州、湖州、衢州等地建立夏秋季速生白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累计推广10余万亩次。
      2.采用该技术可实现基地叶菜周年生产与供应。夏秋季播种后24天和35天亩产量可分别达1100公斤和1700公斤以上,且省工节本,可亩增产量400公斤、增效2000元以上。
    梨棚架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梨棚架栽培技术是从日本引入的一种梨栽培技术模式,具有树冠较低、田间操作方便、减轻风害、果实品质一致且风味好、有利于标准化栽培等优点。技术要点包括:
      1.计划密植。有利于提高前期产量,封行后适当疏伐,经过一次或二次间伐,使成龄棚架园的种植密度达4.5-5米(行距)×5米(株距)。
      2.搭建棚架。一般在种植后2-3年搭建高1.8米的专用棚架。
      3.整形修剪。选用2或4大主枝树形,前期适当控产,加快树冠形成。
      4.花果管理。结合人工授粉,疏花疏果等技术,达到稳产目的。
      5.果实套袋。选用专用果袋,在盛花后20-25天内及时套腊纸小白袋,盛花后35-45天再套双层黄大袋。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目前,全省示范推广梨棚架栽培面积约1万亩,实施该技术后商品果率提高5%以上,优质果率提高10%-20%,鲜果售价提高10%以上。
    水果避雨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水果避雨栽培技术是水果生产中一项先进的实用技术,也是现代高效果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技术要点包括:
      1.建园。大棚架式宜选建在平地或坡度相对平缓的山坡地,设施栽培适于受风影响较小的山地。
      2.树体改造。柑橘、杨梅、葡萄树体高度控制在2.5米以内,枇杷树体高度控制在3米以内。
      3.设施材料。大棚设施可用钢架或毛竹架,肩高3.6米,顶高5.5-5.8米。
      4.覆盖时间。杨梅、葡萄一般在果实成熟前或梅雨季节到来之前,采收结束后及时撤去。枇杷钢架设施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覆盖棚顶膜避雨;单体棚或简易避雨棚可在无雪后的2月中下旬进行。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水果避雨栽培技术可起到避雨、减少病害和水土流失、减少裂果、提早产期、提高果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花期避雨还可减少落花,提高坐果率。目前,全省在杨梅、枇杷、桃、樱桃、蓝莓等水果共推广水果避雨栽培技术40万亩,尤其在葡萄栽培上应用更为广泛,已经占到葡萄总面积的80%左右。
    扁形优质绿茶机采机制技术
      技术要点
      扁形优质绿茶机采机制技术流程:机采茶园树冠培育、施肥管理→鲜叶机采→鲜叶分级→鲜叶摊放→加工(理条杀青+摊凉回潮+扁茶机炒制)→精制(圆筛机+风选机+色选机)。
      机采鲜叶加工扁形优质绿茶连续化生产线由7个主要加工功能模块、42台设备和相关传输机械衔接组成,日生产量400公斤,实用性强、操控简单、绿色环保。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扁形优质绿茶机采机制技术具有三方面优势:
      1.提高生产效率。机采比手工采摘效率提高6.5倍,机制扁形绿茶生产线比手工加工效率提高50倍。
      2.稳定产品质量。按照机采机制扁形茶技术要求生产,芽叶采摘标准、加工工艺程序化,茶叶产品等级整齐稳定。
      3.节约生产成本。机采较手工采摘节约综合成本155%,与传统加工相比,机制扁形茶生产线仅需3-5人管理。
    香茶高效优质加工技术
      技术要点
      香茶高效优质加工工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控温揉捻→解块→循环滚炒(二青)→摊凉→循环滚炒(提香)→色选整理。
      1.创新提出三段式干燥新技术。循环滚炒(二青)→摊凉→循环滚炒(提香)。
    循环滚炒(二青、提香)最优工艺参数(80型滚筒)
    筒温℃
    投叶量(公斤/小时)
    循环速度分 次)滚炒时间(分)滚炒(二青)
    250~28050~552.84 4
    提香
    90~116 815 20  2.创新提出香茶控温揉捻技术。确定最适温度为25℃,投叶量35-37公斤(55型揉捻机),揉捻时间90-120分钟,揉捻加压程序:空压(5分钟)→轻压(30-40分钟)→重压(50-70分钟)→空压(5分钟)。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1.采用此工艺加工的香茶,干茶紧结弯曲,色润整齐,汤色黄绿,有栗香,滋味醇爽,叶底黄绿明亮,提质效果显著。
      2.滚筒炒干机连续循环滚炒,香茶加工工艺实现简单高效。
      3.采用控温揉捻技术加工的夏秋季香茶,叶绿素保留量较常温揉捻提高30%以上,干茶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香持久。
    天然彩色蚕茧生产技术
      技术要点
      通过选用特定选育的蚕品种并配套家蚕饲育技术获得具有黄、红、蓝等天然色彩蚕茧。技术要点包括:
      1.选用“金秋×初日”等彩色茧家蚕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所产茧丝色泽鲜艳亮丽、柔韧、通透,保温、抗菌、抗氧化性能更为突出。
      2.配套家蚕饲育技术。合理养蚕布局、小蚕工厂化和大蚕设施条桑省力化技术、方格蔟营茧及采收等技术。
      3.产品开发。进行天然彩色丝面料服装、丝绵被、美肤茧等彩色茧后道加工产品开发。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1.在永康建立了天然彩色茧生产技术示范基地,试验示范蚕种455张,亩产值5045元,平均亩增效1878元。近年来彩色茧家蚕品种饲养以年增30%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预计全省饲养量达4000张。
      2.永康市联农蚕桑专业合作社以彩色茧为原料联合开发奢华系列“黄金富贵”蚕丝被,每斤售价600元以上,远高于普通蚕丝被,深受消费者喜爱。
    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
      技术要点
      集成专用蚕品种、人工饲料、温湿度自动控制、高密度饲养等技术,将小蚕(1-3龄)进行集中规模化、专业化饲养。技术要点包括:
      1.人工饲料。应用粉体或颗粒饲料。
      2.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即“SL菁松×SL皓月”“SL秋丰×SL白玉”。
      3.温湿度自动控制。每50盒蚕种配备温湿自动控制器3台。
      4.高密度饲养。采用叠式饲育框饲育,饲育框规格110厘米×80厘米×5厘米,盒种配备数量7只,采取收蚁袋收法。
    小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参数表
    龄别1龄23温度(℃)30298湿 %950给饵(公斤)粉体:0.8颗粒:0.51212粉体:.0
    给饵次数(回 日)
    1
    蚕座最大面积(m2)
    0.5除沙次数1消毒隔离剂
    将眠各一次
    备注:人工饲料育眠中温度、相对湿度需分别比食桑中降低1~2℃和降至50%~60%。
      示范推广规模、效益
      1.在淳安、湖州南浔、海宁等地建立示范基地3个,累计示范蚕种2063张。
      2.人工饲料育的盒种张产可达45公斤,与桑叶育相比,经济性状相仿;在夏秋期,人工饲料育明显优于桑叶育,增幅比例15%以上。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