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着长势良好的500亩“海水稻”,浙江瑞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瑞海公司)董事长陈秀炜连连感谢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
上个月,根据瑞安市气象局的预报,瑞海公司在盐碱地开始插秧试种“袁隆平海水稻”。
今年春季,“袁隆平海水稻”智慧农业园项目在瑞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准备打造全国第六个“海水稻”种植基地,为东南沿海丰富的盐碱地改良提供样板。“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生育期为5个月左右,再生能力强,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的水稻,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而瑞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丁山二期1号农业地块曾是一片海边滩涂,属于重度盐碱地,含盐量是普通田地的10倍左右,正适合种植“海水稻”。今年5月15日,瑞海公司取得该地块1500亩农田承包权,将该地块用于建设浙江沿海海水稻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气候条件对‘海水稻’种植非常重要,其生长发育和光照、气温、降水有着密切的联系。”陈秀炜说,“前期我们专门了解了本地的气候特点,筛选确定了这个品种。整个生长周期如果顺利的话,亩产量可达300公斤至400公斤。”
获悉“海水稻”种植项目落地后,瑞安市气象部门主动对接,并迅速启动首批“海水稻”生长气象保障服务。为了做好直通式气象服务,瑞安市气象局派出技术人员到瑞海公司调研,详细了解“海水稻”种植的进展及气象服务需求。
为做好“海水稻”的引种试种服务,瑞安市气象局为基地“量身定制”服务方案。首先是开展“点对点”的直通式跟踪服务,提供全生育期农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秧苗种植需要适当的温度及季节,一般选取在阴雨天移栽。根据天气预报,基地确定插秧日期。同时,农业气象专家根据瑞安市生态和气候条件,与团队科研人员共同分析品种的适应性,筛选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良种,形成一个在瑞安种植相对稳定的品种,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为引种试种提供技术保障。此外,气象部门将农业气候站监测数据接入气象部门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融入基地5G海水稻智慧农业系统建设,为基地的农业气候站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接下来,进入夏秋转换季节,午后雷雨天气将在瑞安多发。气象部门将密切联系,加强服务,确保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强对流天气对“海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瑞安市气象局副局长李传祥说:“我们将及时提供气象信息,不断优化服务平台,完善综合气象监测网,针对‘海水稻’这项特色种植业,开展针对性气象保障服务。”
姚健 张锦镔 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