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加力保障生猪供给……八婺大地气象新,“三农”事业亮点多。金华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交出靓丽“成绩单”: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2.6亿元,同比增长1.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 9.4%;农民人均收入16551元,同比增长9.2%。
蹄疾步稳谱新篇。金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金艳表示,金华将牢牢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促改革、强基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农业产业更高效、农业产品更安全、农村环境更洁净、农民增收更强劲。
深化改革闯新路 现代农业添动能
今年以来,金华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能。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农业“标准地”改革蹄疾步稳、成效凸显。8月初,省政府主要领导就此作出批示,肯定金华推动农业“标准地”改革向农业领域深化,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农业“标准地”,指的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满足相关控制性指标要求,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用来招引项目发展现代农业的耕地。
今年3月,义乌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到6月底,已新增农业“标准地”1.06万亩;存量认定农业“标准地”4.63万亩。
8月28日,记者在佛堂镇龙溪村看到,连片浓绿的晚稻长势良好,田头竖立着“全域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幅标语。
“我们现有6000亩粮田,目前已基本纳入农业‘标准地’。”种粮大户楼国三说,今年4月,他直接和佛堂镇城投有限公司签了10年的土地流转协议,田间保洁、机耕路修复、用水用电保障等由村里负责,而公司每流转100亩土地,村集体就能得到1万元的年收益。“这对村里和公司都是互惠的好事,我们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义乌市农业农村局干部蒋文卫告诉记者,农业“标准地”改革,对土地集约利用、农业投资环境优化、美丽田园建设等意义重大,助推着该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近几个月来,金华各地学习借鉴义乌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紧锣密鼓推进这项改革。如婺城区,结合本地实际,拓宽界定范围,新增刚性约束指标,着力打造农业“标准地”改革“婺城模式”。“到7月底,全市共新增农业‘标准地’3.56万亩;存量认定农业‘标准地’13.4万亩。”金华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处处长黄洪彬表示,至年底,金华将完成认定农业“标准地”存量18万亩、增量5万亩的目标。
垃圾分类走前列 和美乡村展新颜
“自从村里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大家越来越自觉,不再消极应付。环境越变越好,就像一个大花园。”8月26日,面对记者采访,浦江县白马镇夏张村村民张宏培开心地介绍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口都放有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投放明白准确。
“夏张村有537户、1800多人,垃圾分类2014年就开始了。”村党总支书记张三定告诉记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党建引领是关键。在村“两委”带领下,全村56名党员率先垂范,分片包干联系村民,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的组织动员、宣传引导及监督检查中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夏张村公布的《治村公约》上,第3条明确规定:对垃圾分类不执行的,第一次由联系党员口头提醒,在村公开栏曝光,第二次收取违约金200元,督促整改,3次以上加倍收取违约金。“依据《治村公约》,村民行为准则有了‘标尺’。”张三定说,目前夏张的垃圾分类率已达90%以上,荣获“2018年度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称号。
窥一斑而见全豹。在金华市,类似的垃圾分类“明星村”有不少。今年以来,全市各地比学赶超,创新举措,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磐安在农村全面推行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武义实行部门联动、评星奖励、积分换物、示范带动等新举措,东阳在全市乡村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软件“考垃”APP……“可以这样说,金华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早、行动实、成效大。到目前,在全省率先达到行政村覆盖率1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分类水平,创建垃圾分类优秀村行政村比例达到了65%。”市农业农村局社会处处长何婕表示,近来,全市正在开展以深化垃圾分类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确保各村庄以干净、整洁、有序的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生猪产业促升级 保供稳价增后劲
挖掘机使劲开挖着土石方,工人顶着烈日在紧张施工,10多栋猪舍已现雏形……8月27日,记者在永康城西新区下谢村看到,志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猪迁建基地正在抓紧建设中。“我原来的养殖场,生猪年存栏2000多头,年出栏3000头。因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养殖场要异地迁建。”“志伟农业”负责人谢志伟说,项目于今年4月开建,规划建设高标准猪舍20栋。一期项目投入1000多万元,计划年底前基本完成。新建的养殖场,采用自动喂料等现代化养殖方式,投产后年出栏量可达到5000头。
今年以来,除了“志伟农业”养殖场迁扩建,永康还引进“大北农”资本,在原康宁藏香猪养殖场筹建年出栏生猪3万头的现代化大型猪场,到年底将基本建成。“目前,我市共有10多家生猪养殖场。”该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方岩录说,这两家现代化猪场投产后,生猪供给量可望进一步提升。
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作为生猪生产的重点地区,金华市有关部门牢记初心使命,真抓实干,加力改造提升养殖场、屠宰场,为保障猪肉供应、稳定市场价格而积极作为。永康积极筹建高标准现代化大型猪场,提升生猪产业水平,是金华市“出招”保供稳价的一个典型。其他,如兰溪、金华开发区也在新建规模养猪场,婺城白龙桥屠宰场已完成新建,东阳的新屠宰场已完成前期工作……“我们在全力防控非洲猪瘟、不突破环境容量的同时,积极提升生猪产能,促进全市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增长。”金华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高士寅说,至8月底,全市生猪存栏已达79.61万头。而到去年底,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生猪)19家,国家休闲观光牧场、省美丽牧场(生猪)123家,位居全省前列。金华将继续优化生猪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为保供稳价作出贡献。
近日,磐安县盘峰乡后阁村猕猴桃基地,游客正在采摘红心猕猴桃。盘峰乡农民积极利用高山资源优势,种植了2000多亩猕猴桃,成为增收致富的特色鲜果。 孔德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