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水稻-小龙虾共生技术模式

  •   安吉梅溪草滩家庭农场根据小龙虾、水稻可共生的特性,推广水稻-小龙虾共生养殖模式,实现稻虾轮作共生,效益明显。该模式中小龙虾以田中杂草和害虫为食,有助于防治水稻病虫草害,同时在觅食过程中可为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稻田的溶氧量,起到增肥效果;而水稻秸秆腐烂后的腐殖质有利于小龙虾生长繁育。小龙虾-水稻轮作共生技术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优质水产品和生态大米双丰收,实现了稳粮增效的目标。
    技术规程
      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壤黏土田块,加宽、加高田埂,沿田埂内四周挖2-3米的环沟,田埂高1.2米。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进排水口加装100目的筛绢过滤网,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池中。用网片、钙塑板沿田埂四周架设防逃设施,防逃网高40厘米,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逃逸。
      清塘消毒。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养殖塘,具体的操作方法:(1)生石灰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0公斤,化水全塘泼洒,有条件的再用钉耙搂一搂,经过一周晒田后,注入新水。(2)漂白粉消毒。将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完全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每亩25公斤。
      种植水草。一般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70%为宜,可选择低秆芦苇、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葫芦、水花生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水体底部放一些竹筒、树根等废弃物,可为小龙虾提供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场所。
      虾苗放养。放养前施适量有机肥,培育饵料生物,为小龙虾入池后提供天然饵料。同时,每亩选用发酵过的有机肥料400公斤,保持塘水相应的肥度。小龙虾苗种投放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次。春季投放养成虾时,在2月中下旬每亩投放体长3-5厘米的幼虾,每亩1.5万-3万尾;秋季投放育亲虾,9月前后每亩投放500只经人工挑选的龙虾亲虾,雌雄比例3∶1。要求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一次放足。放养前用5%食盐水浴洗5-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外购的小龙虾种,入塘前应将苗种在池水内浸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苗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可以提高成活率。
      养殖管理。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应混合使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如小鱼碎块、干鱼粉、螺蚌肉和菜籽饼、豆粕、麸皮、玉米、水旱草等。小龙虾多昼伏夜出,投喂饲料应在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进行,各投喂一次,下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70%左右。一般每隔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保持水草正常生长和一定的覆盖面积。
      稻-虾共生。6月中旬,降低养殖塘水位至环沟水面,促使小龙虾进入环沟内,清理中央水田杂草,平整后,每亩施底肥20公斤,采用机械插秧种植晚稻,选择抗病抗倒高产晚稻品种“甬优1540”。
      捕捞上市。在养殖塘靠近水草的地方布设地笼,扎紧地笼两头,第二天从地笼中捞取达商品规格的小龙虾,可采取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方式,有利于提高产量。
      水质管理。水质应保持清澈、透明,酌情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一般间隔半个月以上换一次。平时勤巡塘,检查水质变化及虾类活动情况。
    效益分析
      采用小龙虾-水稻轮作共生模式,小龙虾平均亩产240公斤,按每公斤44元计算,亩产值1.056万元;“甬优1540”晚稻平均亩产350公斤,按每公斤5元计算,亩产值1750元,亩总产值达1.231万元,亩纯利润8080元,比单一养殖小龙虾或种植水稻,亩增收益5000元以上。
    周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