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秋老虎”在淳安频频发威,室外动辄37℃的高温让人苦不堪言,大小楼宇内的空调轰鸣不止。
可是,在广阔的千岛湖湖面上,却始终有一群特殊的“美容师”,他们在垃圾打捞船上忙碌着,忍受着船甲板超50℃的高温,为了守护一湖秀水,默默挥汗如雨。
8月16日下午,笔者跟随环卫所工作人员来到九龙湾湖岸沿线,刚踏上打捞作业船,甲板上便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上船不到10分钟,汗水就顺着脸颊滴落下来。
船长程文超是一位地道的淳安人,已在水上打捞岗位坚守了11个年头。“我老家在山湾里,从事这份职业之前,从没有想过湖上会这么热。”程文超说,“下午3点多的时候最热,踩在甲板上,感觉鞋底都热到冒烟了!”
程文超笑着说,因为夏天打捞船像一个“铁蒸笼”,所以作业人员一个个都忙着“抢早”:早晨5点多起床,6点半左右上船,7点准时出发作业。“上午凉快时效率高些,我们就多做一点,这样下午就可以稍微轻松一些,也不耽误工作。”
水上保洁工作看似容易,实则十分辛苦。目前,环卫所共有3条作业船,分别负责千岛湖上3条路线的打捞工作。以程文超所在的这艘“浙淳安环卫003”打捞船为例,一共3名员工,程文超是船长,郑余令和章宏金是打捞员,负责旅游码头至九龙湾一带水上保洁。
一身橙红色的工作服,一顶黄色的草帽,一双厚底的劳保鞋,一个带着长柄的网兜……郑余令和章宏金在滚烫的甲板上挥动双臂,伴随着熟练的拨、捞、提等一系列动作,枯枝败叶、塑料泡沫等垃圾尽收网兜之中,所过湖面纷纷恢复“美貌”。
“前一段时间是汛期,后来又来了台风,岸边的枯枝败叶冲落下来,打捞难度增加了。高强度劳动下,人很容易口渴,排汗也特别多……”郑余令和章宏金说,他们现在一天要喝3公斤以上的水,船舱内有一根绳子,上面挂了几件衣服,可是一天内无论换几次,身上的那件始终干不了。
温度高,工作辛苦,但程文超3人却已习以为常。
“夏天在室外作业就是这样的,天热在所难免。作为千岛湖的‘美容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保护它,苦点累点不算什么。”程文超表示,遇上实在热得不行的时候,大伙儿就会吃点儿防暑药,有时每人每天喝上三四瓶藿香正气水,也是十分正常的。
“这段时间,我们一般是中午喝一瓶,傍晚三四点喝一瓶,其他看情况。”程文超说,现在他们经验丰富了,都学会了提前预防,但偶尔中暑也是免不了的。
夏日里,程文超他们除了爱喝藿香正气水之外,还爱喝千岛湖的湖水。“咱们千岛湖的水口感不错,这么多年都喝习惯了。我们要当好千岛湖的‘美容师’,因为这水我们是第一个喝的。”
“老程,快来搭把手,遇到个大件儿东西。”郑余令和章宏金在船头喊。
来到船头,只见水面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木桩,长一米多,直径超过60厘米,打捞难度很大。商量了一会儿,他们先用网兜将木桩固定,又拿来绳子系上,然后依靠船力将其拖到岸边。
“怎么不拉上船?”面对笔者的疑惑,郑余令笑着说:“这木头桩子吸满了水少说得有五六百斤重,凭人工打捞可不容易。我们把它绑在岸边,暴晒上几天,等水分蒸发变轻了,再把它锯开搬走,省时省力。”
郑余令本是农夫山泉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未有过水上作业的经验,现在做起事来却十分利索。“枯叶用网兜,但遇到木头、竹竿就得用这个带双钩的工具啦……”他边说边将一根长竹竿打捞了起来,神色得意。
说起工作“秘籍”,这3位师傅变得更加健谈了。目前,他们已总结出了一套水上保洁的“三看”秘籍,能够轻易判断出特定时期垃圾打捞的位置。“一看风向,今天若吹西北风,垃圾易堆积在东南方向湖岸;二看天气,昨夜若有大雨,垃圾易堆积在下水口及山湾区域;三看水位,湖水若水位不断上涨,湖岸沿线漂浮垃圾会增多,需要准备更多工具进行打捞……”
临近傍晚,打捞工作接近尾声,师傅们开始对甲板上的垃圾进行分类。塑料瓶、玻璃瓶放入可回收垃圾箱,枯枝败叶、塑料泡沫等另行堆放,最后由岸上的环卫车统一装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谈起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浙淳安环卫003”船上3位师傅回答也各不相同。
程文超觉得,对他来说,刚开始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现在意义已经不同。“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保护好这一湖秀水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并且也越来越热爱它。”
“以前,我们经常会喝止一些向湖里丢弃垃圾的行为,但对方总说我们多管事儿,但现在不会了,大家都会很自觉地将垃圾打包带走。”章宏金说,大家对环保工作越来越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这些护水人很欣慰也很感动。
“对对!现在大家素质都提高了。就像我家小孙子常说的那样,垃圾要放进垃圾桶,不能乱丢,不然冲到湖里,爷爷捞得可辛苦了……”程文超激动地接过话。
船还在向前行驶着,3位水上“美容师”的衣裳也不知湿透了几回,他们的身躯,被烈日投影到了千岛湖中,拉得很长很长……
刘健 方俊勇 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