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水、柠檬三文鱼……在欧洲美食界风行的柠檬,看似源自西方,其实是产自亚洲的水果。与柑橘大家族里的其他成员不同,柠檬的果肉极其酸涩,难以鲜食,因此不免给人留下“鸡肋”的印象。然而,看似无用的水果,不但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曾在历史上起到过救人生命的奇特功效。
柑橘大家族的另类成员
柑橘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内部的种系关系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因为自身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传播带动,演化史极其复杂,属下种类多到让生物学家也头疼不已。直到近期,生物学者们才梳理出庞大的柑橘家族的主要脉络。今天的橙、柚、金橘等柑橘类水果,基本上都来自于三个野生种的后代。这三个野生种分别为宽皮橘、柚和香橼(也叫枸橼)。今天要说的柠檬,就是以香橼为父本、以酸橙为母本的杂交品种。
据研究,在我国云南临沧区发现的中新世化石可以被看作是柠檬的祖先。柠檬的母本——酸橙,很早就被古代国人发现或培育了出来。但相比果肉更丰厚、口味更甜美的橘子或橙子,酸橙在当时并不受欢迎。不过后来柠檬的母本被从中国传入南亚,在那里酸橙清新酸爽的味道与当地人爱吃烤肉的习俗一拍即合——清爽的果汁浇在烤肉上即可缓解油腻、增添风味、刺激食欲。在酸橙到来之前,当地流行吃香橼种的柑橘。香橼外表与柠檬相似,但果皮很厚,果肉果汁较少,所以和酸橙杂交培育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酸橙与香橼的相会,诞生了柠檬这种水果。不过柑橘家族的纷繁复杂,也让柠檬传入各地的时间扑朔迷离。虽然古罗马的马赛克和庞贝的壁画上绘有类似柠檬和柑橘的水果图案,公元前90年也有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向犯错的祭司投掷柠檬的传说,但目前尚无古植物学证据表明当时所说的柠檬是真正的柠檬——酸橙与香橼的杂交种,反而更有可能是香橼,或香橼与其他柑橘的杂交种。毕竟直到18世纪,发明了“双命名法”的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还在他第一版的《植物种志》中把柠檬归于香橼这个物种。
有关柠檬最早的书面记载来自10世纪阿拉伯的一本农业文书。据推测,柠檬大约是在公元8世纪伴随着穆斯林的崛起,被从南亚传到波斯、伊拉克等中亚地区,而后传入巴勒斯坦与埃及。最开始柠檬因其金黄的外皮与绿叶相衬,被作为伊斯兰庭院里的观赏植物;而后柠檬又像其他新传入的食物一样,被人们视为一种药材。公元12世纪后期,埃及阿尤布王朝首任苏丹萨拉丁的皇家医师伊本·贾米的一篇专门关于柠檬的论著,让柠檬进入了地中海沿岸人们的视线范围。
航海时代的救命明星
柠檬不能像其他柑橘的果肉那样被大快朵颐,所以初入西班牙时被作为景观植物,偶尔入药。不过,它令人振奋的清新气息很快被人发掘。柠檬皮碎加入甜点、柠檬汁加入沙拉……无论是普通的烤炙牛羊肉,还是诸如牡蛎和蜗牛这样的海鲜大菜,少了柠檬的去腥提味,都难以下咽。相比其他酸味剂,柠檬还多了种令人愉悦的水果清香,欧洲上流社会的餐桌上很快有了柠檬的一席之地,意大利各个都市、伊比利亚半岛对这种黄色水果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柠檬的小小身材里蕴含着大营养,尤其富含维生素C。一颗柠檬含有的维生素C能多达50毫克,这让它成为与航海密切相关的水果。
长时间缺乏维生素C,会让人出现四肢酸痛、牙龈出血、肌腱萎缩、皮肤溃疡甚至神志不清的致命疾病——坏血病。如果是短途航行,沿途补充新鲜食材获取维生素C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大航海时代需要长期海上漂泊的海员们来说,坏血病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15世纪,当葡萄牙探险家达·迦马的船只到达印度时,船上的170名船员中已有116名死于这种疾病。1521年,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在坏血病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坏血病犹如悬在远洋航行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了对抗坏血病,人们尝试了放血法、涂抹动物血液、蜂蜜疗法等各式各样的偏方,直到18世纪才算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18世纪时,英国与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海上争霸正酣,但坏血病带来的海上战斗力的惨重损失甚至超过了战斗减员。于是在1747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船医詹姆斯·林德专门针对坏血病的治疗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柠檬汁可以有效治疗病患船员的症状,于是将自己的治疗方法记载在报告中。1768年,读过林德报告的库克船长在开始他的环球航海时,准备了充足的柠檬。每天一杯柠檬水,终于没有任何船员死于坏血病,柠檬与航海的紧密关系也就由此建立起来。
不过直到20世纪,维生素C才被人们正式发现,柠檬能治疗坏血病的作用原理也才因此清晰。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不光是柠檬,许多瓜果蔬菜乃至绿茶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明代郑和船队下西洋时没有坏血病的困扰——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们架起了一道保护伞。
柠檬的世界足迹
我们知道柠檬是起源于亚洲的水果,在被传入南亚和中亚以后,因为阿拉伯的崛起和十字军东征的缘故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它最早进入意大利的饮食文化,所以欧洲大规模的柠檬栽培,也始于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最大港口城市、地中海第二大港口——热那亚。盛产橄榄油和葡萄酒的热那亚曾是连接欧洲与古老东方的门户,也是快速通往意大利西西里岛、撒丁以及科西嘉岛的中转站,这里产出的柠檬满足了意大利人的日常需求。柠檬汁的酸味比醋柔和,因而相较于水果的身份,更像是一种调料,在西方厨房里几乎成了一种必备品。
柠檬是哥伦布物种大交换的一个重要水果。航海家哥伦布的家乡就在柠檬主产地热那亚,他也是柠檬食物历史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公元1492年,在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后,哥伦布的船队横越大西洋去寻找黄金国,却错把位于加勒比海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当成了自己的目的地。柠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带到了美洲,由此柠檬的美味中又多了新的地方菜式——美式柠檬挞与墨西哥柠檬派。
柠檬到美洲以后,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佛罗里达半岛很快成为柠檬的主要生产地。不过在189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给佛罗里达岛上的柠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美洲的柠檬生产地由佛罗里达转向了气候更为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加利福尼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柠檬生产地之一。
今天,这种亚热带常绿果木的足迹已经遍布各大洲,柠檬也成了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接触到的水果。用柠檬叶提取的香料,柠檬果皮提炼的精油常出现在化妆品、香水和空气清新剂中,效果往往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由柠檬果胚生产出的果胶,是生产糖果、果酱、蜜饯的重要原料;柠檬果胚榨取的汁液能生产柠檬饮料和果酒;甚至连柠檬本身也成了现代流行符号。从百万年前走来的难以直接入口的小酸果,在被充分利用之后,柠檬绽放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光彩。
(摘自《北京日报》 艾栗斯/文 2019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