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袭,水稻田间管理要注意啥
目前,我省单季晚稻处于拔节和幼穗分化期,连作晚稻处于分蘖期。台风过后,田间管理要根据晚稻生育阶段和受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排水。台风过后,首要措施是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尤其是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耐淹能力弱,淹水时间越长造成死穗风险越大。暴雨过后,要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千方百计做好田间排水工作,提高根系活力,减少灾害损失。对受淹时间长的田块,不能一次性把水排尽,而要保留3厘米左右薄水层,以防灾后晴热高温天气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发生海水倒灌的地区应先排水,而后用清水冲洗盐分。
补施肥料。水稻受淹后,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植株生活力下降。退水后可根据稻苗长势适当补施肥料。连作晚稻田排水后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加快水稻恢复生长,促进分蘖。单季晚稻田每亩可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对淹水深、时间长的田块,台风过后,先每亩用0.1公斤磷酸二氢钾加1公斤尿素进行叶面喷施,以增强抗性,待排水露田后再适量追施化肥。
防治病虫害。台风过后,受灾地区有大量水稻叶片受伤,稻田受淹后病源增多,极有利水稻病害发生,特别是有利于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侵染为害。同时,台风过后,气温回升,田间湿度较大,极有利于纹枯病、稻飞虱和纵卷叶螟的发生。要及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改种其他作物。对于水稻被冲毁或长时间受淹稻苗死亡60%以上的田块,要及时改种其他作物。根据季节和市场行情,可改种秋马铃薯、秋豌豆等旱粮作物。
果蔬作物如何应对台风影响
当前,正值平原大棚蔬菜换茬季节,大棚作物相对较少,而桃、梨、葡萄、李等水果正是成熟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因此,果蔬生产应采取针对性防台抗灾举措。
科学处置大棚等设施。应适当推迟定植蔬菜秧苗,大棚尽量揭膜防风,同时,修复加固大棚等设施。通过立支柱、绑扎、培土等措施,提高果树树体的抗风能力。
做好台风后的抢救工作。排除果园内积水,及时抢收,排水防涝。及时抢收成熟和即将成熟的蔬菜作物,采摘已成熟的桃、梨、葡萄、李等水果,以减轻落果造成的损失。做好采后水果的贮藏保鲜工作,以延长市场供应。丝瓜、四季豆等搭架蔬菜要注意加固防倒伏,同时要疏通沟渠,尽快排除菜地积水,防止内涝渍水,降低地下水位,尤其要防止集约化育苗设施等受淹损坏。
加强灾后田间管理。台风过后,要及时修复受损设施,护理植株,清洗污泥,清除病株、病叶、老叶等,改善通风,降低田间湿度。视植株长势,可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并进行中耕、松土,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
补种改种恢复生产。受台风暴雨影响成灾绝收的菜地,及时清理植株残体,利用高温天气做好土壤消毒处理(灌水浸田、高温闷棚等),合理布局安排下季蔬菜生产。也可因地制宜播种速生叶菜,或种植秋茬瓜类、茄果类、花菜、甘蓝等蔬菜,培育壮苗,及时定植,恢复生产。果园应根据积水时间长短,及时开展修剪、晾根、根外追肥等工作。并喷洒杀菌剂,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畜牧业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对畜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尽量减少畜牧业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畜禽养殖场户应抓紧做好以下抗灾措施。
及时检修生产设施。台风影响前后,应对畜牧业生产中的防暑降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洪涝灾害中倒塌、受损的栏舍、生产设施要及时修复加固,恢复畅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检查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如出现漏排等情况,要及时修复。对一时难以修复但仍有倒塌危险的栏舍,应另找地方暂养,以防止出现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全面消毒杀灭菌源。及时做好受灾畜禽转移,清除栏舍周边特别是排水沟里的污水、污物,保持环境整洁、排水畅通。配备好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对畜禽饲养场所、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场地等清洗后进行一次彻底全面消毒,杀灭菌源。养殖场消毒池要每天更换消毒药。加强通风换气,待栏舍清洁干燥后方可转入畜禽。定期开展防蚊灭鼠工作,减少传播疫病的机会。对受潮霉变的饲料及饲料原料要作销毁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畜禽饮用水卫生,应提供清洁水源,并根据畜禽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适当添加一些多维营养素、电解质等抗应激剂的免疫增强剂,以促进畜禽机体恢复,减少应激反应。尽可能在省内引进种苗,减少疫病传入风险。高温天气要适时通风,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饲料饲喂前,须仔细检查,不要用霉败变质的饲料饲喂畜禽,以防中毒。
加强防疫检疫。要密切关注重大动物疫病和灾后易发病情况,村级动物防疫员要开展疫情巡查,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要严格落实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严防疫病扩散蔓延。要切实做好灾后畜禽免疫工作,根据当地灾情和畜禽免疫状况,突出加强受灾存活畜禽的补免疫措施,适时提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补免工作。
水产养殖如何加强管理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近期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在暴雨长时间影响下,养殖塘的水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水体分层被打破,底部缺氧水上翻,极易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强应激反应,摄食差、免疫能力下降。加之病原菌增多,各种病害可能高发,从而给养殖安全带来隐患。为此,台风过后,水产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控病害发生,恢复灾后生产。
抓紧恢复养殖功能。水灾过后,不少池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养殖户应及时修整、清理池塘,对垮塌的塘埂及时填土夯实并加高加固,以防漏水、渗水,避免后续养殖过程中产生损失。另外,受暴雨冲刷和洪水影响,在泄洪区、周边池塘和主要进排水口会有大量淤泥堆积,应及时清除。
尽早补放适宜鱼种。池塘修整后,养殖户可根据池塘特点,因地制宜补放草鱼、鲫鱼、鲢鳙鱼等快速生长的鱼种,可选择补放10厘米以上的鱼种,也可适当补放夏花,为来年培养大规格鱼种做准备。具体放养数量,视池塘条件和水产受灾逃逸比例而定,对于损失超过50%的鱼塘,最好采取并塘养殖措施。补放的鱼种,需用食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洗浴3-5分钟再入塘,以防鱼种带病入池。
注重水体消毒和水质调节。暴雨期间,洪水泛滥,水体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随水流动,极易滋生繁殖,从而引发鱼病,传播疫情。因此,暴雨过后,应及时用漂白粉、强氯精、优氯净或生石灰等药物消毒水体,杀灭病菌。另外,“养鱼先养水”,要重视水质调节,其中增加水中溶氧量是关键。由于长时间降雨,光照条件差,水体溶氧量少,加上暴雨过后天气闷热,大量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随洪水流入鱼塘,导致水体耗氧量增多,特别是水位较深的池塘,要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促进有机质分解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降解。或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和池塘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于面积小、水位浅的池塘,由于大量的雨水稀释,鱼塘水质偏瘦,可适量施肥,尽快培育浮游生物;以养殖虾、蟹为主的池塘,应及时并定期泼洒微生态制剂等水质改良剂,保持水体适宜的透明度40-50厘米,以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为宜。
科学投喂。应及时投喂优质人工配合全价饲料,既可保证水产的营养需求,及时恢复体质,又可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投喂量以水产动物吃到八九成饱为宜,切忌投喂过多,以免败坏水质。坚持“定时、定质、定位、定量”原则,具体投喂时间还应根据天气、水质、水温、水产动物的活动情况及摄食状况灵活掌握,酌情增减。另外,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以提高鱼类消化能力,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
加强池塘巡视和病害防治。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如发现有残饵剩料,应及时清除,以防败坏水质;当池塘出现缺氧预兆时,应立即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避免泛塘;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打捞,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发病症状,可选用不同性状的药物对症治疗,通常情况体外消毒连用2-3次,同时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制成药饵,连喂5-7天。此外,要及时清洗、消毒喂食场、工具等。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