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七八亩土豆就收获完毕,总产量7000多公斤,6月底,小番茄、辣椒等蔬菜开始上市,接着‘心香红薯’‘水果玉米’、高山西瓜等瓜果上市……”近日,说起最近的收获,武义雅绿茶厂总经理张华沛欣喜不已,“承包这片基地原本是打算做有机茶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意外的收获。”
一个偶然,与“野茶”结缘
张华沛的茶山位于距武义县城约40公里的新宅镇三坑口村、内三坑村、上潘村一带的高海拔群山上。比起很多修剪齐整、呈流线形连绵起伏的茶园,张华沛的茶山也许是笔者见过最“丑”的茶园了。不仅茶树高低参差不齐,嫩芽和老叶混长着,茶园里还长着很多杂草、野花,甚至还有藤蔓爬在茶树上……东一块、西一块看上去有些杂乱的茶山由一条条古道或山间小路连接,每块茶山四周或生长着茂密的树木,或有竹林摇曳生姿,山脚下一条清澈的溪水常年淙淙流水不断。张华沛的“野放”有机茶就在这远离城市,土壤、空气不受污染的环境下休生养息,静静地吸收着自然生态气息,其叶形态多样,芽叶连枝,弥漫着一股芬芳的野韵……
张华沛承包的茶山大多是当年生产队时当地村民种上的,基本都有50年的树龄。随着村民下山脱贫,陆续搬离原来的村庄,这些茶树也渐渐没人管了,成了“野茶”。
张华沛说:“这种茶叶之所以被称为‘野放’有机茶,是因为人工驯化栽培后,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被遗弃,长时期存在于天然林中自然生长的。因为生长的环境自然,人工干预少,营养蓄积特别多,茶的味道也就很特别。”
与这些“野茶”结缘,还要从1999年说起。当年张华沛是金华雅畈镇绿茶厂负责干茶收购的员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名叫徐吉贤的武义人手里收购了一批茶叶,口感特别好,他甚至怀疑茶叶中是否加入了什么添加剂。张华沛几次问徐吉贤,徐吉贤都坚持说,什么添加剂都没有,茶叶是纯天然的。张华沛还是不相信,第二天他就从金华赶到武义县新宅镇三坑口村徐吉贤的茶叶厂,用了两天时间进行摸底考察,亲眼见证了茶叶制作的全过程,尤其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终于相信徐吉贤的茶叶的确是纯天然。
经过多番考察,2000年,张华沛毅然辞去收入可观的工作,流转了徐吉贤的茶厂和300多亩茶园,并于同年成立了武义县雅绿茶厂,从此走上了一条“无为而治”的有机茶种植之路。只要茶山上的杂草长得不过多或高过茶树,张华沛就不理它,让茶树保持着与杂草竞争的活力,增强生存能力。有虫子也不施农药,就让它们共生,甚至连水也不去浇灌。
对于这种种植方式,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甚至还嘲笑他,而张华沛深信,这种“野放”的有机茶,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品尝、购买。
果然,不出张华沛所料,采回来的茶叶经过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干燥等程序的加工,干茶汤色清亮、香气深沉、回甘长稳,茶汤带有优雅的兰香,一上市就深受顾客的青睐。近几年,更是成了“香饽饽”,受到不少爱茶人的追捧。往往茶叶未上市,顾客就已预定了,根本不用到市场上去卖。2004年,雅绿牌有机茶系列产品从茶园、基地加工、到销售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
有机种植,让荒地变成“聚宝盆”
与三坑口村相邻的上潘村、内三坑村都是下山脱贫村,村里只有部分老人仍然居住在原址,大片土地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张华沛又先后流转了上潘村、内三坑村的2000多亩土地,开始扩大茶叶种植规模。
随着“野放”有机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具有返璞归真情节的人纷纷找到张华沛“认养茶园”。从2014年开始,张华沛采取“茶园认养”这一新型营销模式,消费者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认养相应茶园,而且不必操心管理,产出的茶叶由专业人员加工、包装,打上专属印记后送货上门。认养人员可以随时带上亲朋好友,在自己认养的茶园里体验采茶的乐趣,见证茶叶的生产全过程。现在已有400多亩茶园被认养,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张华沛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方式。
除了种植茶叶,张华沛还划出300多亩土地种上了覆盆子、日本甜柿、西瓜、西红柿、茄子、土豆等瓜果蔬菜。他深知农药和除草剂对土壤和水的危害,所以一直采用有机生产。三坑口村、上潘村、内三坑村一带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瓜果蔬菜的自然生长条件优越,加上使用的都是有机肥料,张华沛种出的西瓜具有皮厚不易裂、瓤红汁甜等多种优点,各种水果蔬菜也都是原汁原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张华沛还给每个西瓜都贴上“二维码”,顾客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可知道这个西瓜的相关信息,实现对西瓜的追根溯源,让顾客买得省心、吃得放心。
近20年来,张华沛注重环保,深挖有机产品,让茶叶、瓜果蔬菜自然生长,取得了丰厚的回报。“雅绿茶”先后获得了国际名茶银奖、华东农交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第八届上海国际茶博会银奖等荣誉,并成为亚洲有机农业科学大会推荐产品;企业也先后获得优秀企业奖、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随着规模的扩大,现在雅绿茶厂已拥有茶园近3000亩,其中2100多亩已通过有机认证,加上300多亩的瓜果蔬菜,原来的荒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和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张华沛还解决了当地很大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近几年,每年向村民发放工资100多万元。
王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