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每天凌晨2点左右,桐庐县钟山乡大市村的梨农们便开始到各自果园采摘鲜梨,因为凌晨采摘的蜜梨,最鲜、最甜、最水润。9点30分左右,一只只清脆多汁的蜜梨就搭乘着快递班车奔赴全国各地。
钟山蜜梨合作社理事长陈新照分外忙碌,除了安排采摘,还忙着对客户预定进行梳理运输。今年的他很笃定,因为目前已经有两个单位预定了7.5万箱钟山蜜梨。
从开始的40亩发展到如今的1.2万余亩,从原来1人种植到如今成立了有着155名社员的钟山蜜梨专业合作社,从一个没人想种的“弃果果”到如今的“香饽饽”,钟山蜜梨走过了20年。
三棵梨树相当于一个“儿子”
“大市村种蜜梨有些年头了,以前家家户户在院子前后会种几棵梨树,一年一棵梨树带给百姓收益约200元,一户人家种3棵梨树,一年能有600元的收成。那时在农村,一个儿子一年给家里的钱也不过600元,所以当地有种梨树相当于‘养儿子’这么一个说法。”陈新照说。尽管如此,大市村却没有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基于大市的良好生态环境,1999年在村里担任村委会主任的陈新照想着,能否规模化地种植梨树,春赏花,夏吃果,说不定还能发展旅游业。
陈新照对梨树的种植模式有他自己的想法,“我想启用承包制,实现种植上有人管、销售上有人跑的一条龙模式。”这个想法一提出却遭到一些村民的反对,“种植那么多梨树,市场在哪里?”这是最直接的一个难题,“为了让村民解除顾虑,有参与的积极性,第一、第二年由村集体来种植,我们就是要让村民知道,种梨有前景。”慢慢地,陈新照种出的梨在市场上打开销路,个大味甜水分充足的钟山蜜梨也渐渐有了名气。
成立合作社走出品牌路
“钟山蜜梨闯出一条发展之路,应该是从成立蜜梨专业合作社开始。”陈新照说,当时他要求由专业合作社包装出品的果子每个重量必须在半斤以上,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梨农开始不理解,通常将小的放在下面,大的装在上头,企图“蒙混过关”,但到了合作社,看到电子秤前工作人员一个一个地称重,他们又悄悄地将小梨拿了出来。事实证明,保证质量、统一标识的“翠冠梨”在杭州果品市场销路越来越好,钟山乡政府适时开展的山花节分会场活动以及蜜梨采摘节等活动为蜜梨的推广作了广泛的宣传,使钟山“翠冠梨”打响了品牌知名度,慢慢地吸引了各地水果批发商前来采购。“2007年开始,圆通快递公司每年都预定3000箱以上,逐年递增。近年来,桐庐当地的一些公司发展不忘家乡情,一直以不同形式支持家乡百姓致富发展。可以说钟山‘翠冠梨’之所以价格坚挺,一方面是它的品质本身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与一些公司每年大量预定是分不开的。”陈新照说,他希望在这片“甜蜜的土地”上继续耕耘下去,因为与他“同行”的队伍还在壮大。
陶元 钱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