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今年是“平安浙江”建设15周年。“平安”的一项很重要内容,是基层治理、“全科网格”。东阳市南市街道后赵村的周春阳,就是基层“网格员”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他用脚步丈量“网格”、以服务凝聚民心、用责任守护平安,去年被授予省“十佳网格员”称号。
周春阳可是十里八乡的“大忙人”,无论本村村民还是邻村的“网格员”,有什么困难和疑问,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请他帮忙支招。“我是‘007’,手机全天24小时待机,一周没有休息日。”周春阳调侃道。
周春阳原是一名石雕匠,回村工作以前,他走南闯北,与石和粉尘为伴。“虽然条件艰苦,但每年收入也有17万元左右。”
2015年6月,村里要招聘一名“代办员”,长期在外闯荡的周春阳成功应聘。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服务乡亲之路:管理村集体账目,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农户情况,调解村民矛盾……2018年,省里要求每个村配备一名“网格员”,周春阳转行成了后赵村的“网格员”。“虽然村里工资低,但不用四处漂泊,工作也安心。”周春阳说,他还用之前攒下的钱给老婆开了一间小卖部,日子过得很充实。
对周春阳来说,充实意味着忙碌,“网格员”就是“忙碌员”。职责要求可不少,如要求深入群众,为群众代办事项,调解民间矛盾,搜集上报网格内各类信息,登记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治安检查等。
前些日子,梅雨肆虐,村里有些老房子告危,一个个电话打到了周春阳这里。周春阳冒着大雨,挨家挨户巡查,了解损失情况,拍照留档。又在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反映村民损失情况,协调理赔事宜。
去年,村里有位93岁的老人周绍元,因饮食不当导致呕吐不止。早上6点不到,他的家人就敲响了周春阳家的门。周春阳急忙穿好衣服,开车送他去医院,等一切忙完,将老人送回村里,已是中午12点;同年夏天,有两户农户因灌溉水源发生争执,情绪激动,周春阳闻讯急忙赶到田头。他守在水源边上,极力劝说、耐心协调。直到半夜11点多,为他们分好水路,两家都有水灌溉,握手言和,避免了矛盾激化。
为让有困难的村民能第一时间联系上他,周春阳专门去印了名片,分送给农户。名片上印着“有困难找春阳”5个字,以及他的手机号码。他的妻子胡湘云对记者说:“他对村里的事,比对这个家还要上心。”
一年多来,周春阳的生活基本都是固定模式:每天早上,拿着平安通手机开始一天的巡查,走访村里的关怀对象、残疾孤寡老人,检查村里的角角落落等。此外,还要不时和村民攀谈交流,把了解到的情况都记在网格笔记本里。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一摞摞的档案材料放得整整齐齐,网格笔记本里,记载着他每天的工作情况。“一年半时间里,已经写满了4本。”他说。“春阳是我们村里的贴心服务员,看起来做的都是琐碎小事,但平凡中有着不平凡。”后赵村村主任周君勇告诉记者,“有了他的认真负责,村民们的满意度安全感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至今,周春阳共上报各类隐患信息120余条、便民信息200多条,调解矛盾纠纷15起,服务群众480人次。“荣誉是干出来的。这份工作,让我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周春阳说。
图为周春阳(右)帮助村民联系电力公司的员工开通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