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进入新时代的台州,更是雄心勃勃,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
过去的一年,台州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7.3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631元。行政村规模调整、环境整治、扶贫攻坚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等重点工作,多次获省领导肯定。“以现代化湾区建设为统领,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为总抓手,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旺、生态美、人才兴、人文和、治理优、百姓富,高水平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市和示范市。”今年春,台州市提出振奋人心的新决策新目标。近来,记者走访了一些台州乡村,所见所闻,深受鼓舞。
质量兴农,提升优质高效农业
黄岩,作为全省首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试验区,近年来瞄准“质量兴农”目标,以农产品合格证为抓手,合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今年4月份的全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座谈会,也因此在黄岩召开。
烈日下,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绿油油的茭白长势喜人。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良军告诉记者,今年夏季茭白行情好、价格高、收益多,这离不开放心安全的茭白品质。“我们生产的茭白可以生食,而且绝对放心。因为每一箱茭白都有农产品合格证,谁也做不得假。”
合格证的普及,让台州生产的农产品有了可靠的质量保证,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和推广,让台州的农业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羊岩勾青”,是临海市河头镇羊岩茶场的名茶,去年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今年增产了5%,也早就被预订完了。茶场党支书朱朝安说,我们不仅对茶叶的品质有着严格的把控,而且通过三产融合,建设了茶室、民宿、餐厅等,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又推介了自己的品牌茶。
在台州大地上,品牌响亮的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多。“仙居杨梅”名闻遐迩、“涌泉蜜橘”甜到人心、温岭西瓜走向世界……一系列台州品牌农产品,以“好吃的农产品”享誉省内外。今年6月,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倒逼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台州郑重推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台九鲜”。
据台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市的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水果种植127.6万亩、产量107.7万吨、产值63.5亿元,居全省首位;建成省级美丽生态牧场21家、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18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06.9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6588元,增幅9.5%。“这是推进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我们将持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清廉善治,创建美丽和谐乡村
乡村振兴,有效治理是基础。积极探索建设和谐善治的乡村,是台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3月公布的2018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名单中,台州市就有362个村入选,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二。
作为5A级景区的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近年来乡村游日趋兴旺,民宿众多。“陌上花开”民宿老板杨秀兰告诉记者,在她家住宿的游客,能做到不抽烟、不酗酒、垃圾分类并自清等的,可领取2至5元的“绿色货币”,游客可凭它在商店换购物品。“在我们这里,绿色发展始终贯穿上下。”淡竹乡党委书记王策说,通过推行“绿色公约”“绿色货币”“绿色调解”,鼓励村民、游客参与到乡村绿色治理中来,促进了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游客等关系的友好相处。
为了建设和谐善治乡村,台州各地大胆创新,尝试了多种治理的模式。三门县通过“双百双强”行动,帮扶合并后的新村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村现在的关系很融洽,大家气顺心齐,正在规划扩种果树品种,创建果树品牌。”花桥镇联谊村第一书记肖进松表示,以前村里要做发展规划,遇到各种困难,一直没有进展。“多亏县里开展的行动,让我们工作容易了,找到了规划的方向。”
在台州,这样的创新模式有多个。路桥建立“村级清廉指数”,全区314个村全部建立了各自的“村廉指数”,在有力打造“清廉乡村”的同时,推进了村庄有效治理……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台州市正在不断总结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和德治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台州“两个高水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美丽经济,焕发乡村振兴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省乡村近年新崛起的一张“金字招牌”,在台州也是如火如荼,遍地开花。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台州各地积极发挥创造力,结合区位优势等,打造出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游景区。“不好意思,这个月所有房间都已经预定出去了。”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海山生活”民宿负责人张德友,对着手机连连向来电预定房间的游客表示歉意。滨临海边的海利村,类似的民宿有多家,周末想去那里休闲的游客,得提前半月预定,在眼下的暑假预定则要提前一个月。
张德友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海利村变得更美了,各地游客越来越多。精明的他承包了海边山上的几座石屋,开起了民宿。“现在,每间客房每天的价格在880-1000元,收入不错。”
在玉环市清港镇,享有“文旦第一村”美誉的垟根村,不仅文旦产业风生水起,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文旦大道、休闲长廊、文化礼堂、文旦大院等,成为了村庄的迷人底色。“这几年村庄面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带来了美丽经济的快速兴起。”村支书汪光富说,文旦采摘游、农家乐等热热闹闹,村里新建的“文旦花开”创意产业园,集影视、广告、文创等于一体,吸引力也是越来越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美好。“美丽乡村催发的动能,出乎意料。去年,全市共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乡村振兴精品村(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天台县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仙居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温岭获认‘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黄岩沙滩村被列为‘中国当代村庄发展浙江样板’,天台街头镇等6个村镇荣膺‘中国最美村镇’。”台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新发展市级农家乐特色村13个,累计建成农家乐特色村84个,直接营业收入达23.9亿元。
台州路桥区螺洋街道上寺前村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发展蟠桃基地。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吸引四方游客;盛夏,粉嫩的蟠桃挂满枝头,蜜桃经济“甜”了百姓心。图为近日,桃农在展示刚采摘的蟠桃。
蒋友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