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打通乡村善治之路的“法宝”

——走进浙江善治示范村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蔡希师
  随着社会的变迁,乡村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如何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近日,记者在一些浙江善治示范村采访,耳闻目睹了这些村在走好走稳乡村善治之路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和积极成效。
兴盛文化,注入善治源动力
  “大爷,家里剩下的菜属于什么垃圾?”“厨余垃圾。”7月中旬,嘉善天凝镇洪溪村老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村干部在向老年学员介绍垃圾分类知识,并通过小品表演、趣味问答等,让老人们学得进去,记在心里。据村支书陈俐勤介绍,每年两班的老年大学里,他们都会进行政策措施的科普。
  提起洪溪村,知情人就会想起曾5次登上央视舞台、走出国门的“辣妈宝贝”组合,那群朴实多艺的“阿姨”们就是该村的。“在我们村,除了‘辣妈宝贝’这张金名片,其他的文体活动还有不少。”陈俐勤告诉记者,村里每年都要举办数场4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如趣味运动会、乡村春晚、相亲相爱一家人活动等,村篮球队也是远近闻名的强队。
  问及洪溪的文体活动这么好的缘由,陈俐勤感慨地说,2003年以前,我们村是有名的上访村、问题村,曾在10年间换了5个村支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嘉兴市率先探索创立了重大村务由村民公决、村委会具体实施、村监委全程监督的村务公决模式。
  “这样一来,村里的事务变得好办多了,但村民之间矛盾该怎么破解?”陈俐勤从篮球赛上获得了启发。她发现,大家一起参与一个活动时,人心就是齐的。为此,村里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兴建了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门球场、排舞场。“曾经有个上访户,经常来村委会吵闹,自从他家孩子参加了篮球队后,他自己也主动加入到村里的活动中来,对村里的各项事务非常支持。”
  多种文体活动的开展,逐渐凝聚了村民的心,大家对村里工作的理解支持也多了。自然地,村庄治理工作也就容易多了。陈俐勤告诉记者,洪溪村如今已成为“全国乡风文明示范村”“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正是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为村庄善治工作带来了源动力。
民主管理,培育善治好土壤
“在我们高禹村,村里搞什么工程、对外招聘这些事,都要经过我们村民代表大会。”村民杨蒙告诉记者,最近,村集体的粮食专业合作社准备建个1500平方米的育秧中心,就是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才进行立项的。
  天子湖镇高禹村地处安吉县最北部,由原东阳、和平、四庄3村合并而成。“合并初期,村里的矛盾还是比较多的。”村支书李更正说,新班子上任初期,由于村民参与监督机会少,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并不高,干群之间的矛盾也有加深。
  村“两委”下决心改变现状,在上级支持下,开始推行“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讨论可参与、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财务都公开”的“五个所有”制度,走出了一条村级事务民主化、规范化管理的路子。由此,实现了村务管理群众参与、充分论证、全程留痕,所有村民在村级权力运行中,都能听得到、看得见、说得上。
  2017年9月,该村开建“移民之家”,需要移栽某村民的1棵树,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均被以补偿额过低为由而拒绝。村“两委”利用村民代表议事的契机,邀请部分党员骨干、老干部代表来决定。经现场踏勘、讨论,绝大多数意见认为不应增加补偿。村“两委”据此执行,该村民也心服口服。
  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这是高禹村乡村治理的核心。如今在高禹村,“大小事老百姓说了算”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没人会找村干部跑关系,拿工程,要好处。因为大家都知道,不管大小事,大伙说了才算。”李更正告诉记者。“五个所有”,让高禹村走上了“制度治村”的道路,在实践中逐渐体现出这种善治模式的生命力。高禹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现已达800多万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
生态作底,描绘善治美景图
  上田村位于杭州市临安区东南面,南邻富阳和余杭,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小山村。群山环绕,翠竹青青,茶园满坡,令人神怡。很难让人想象,如此美景的山村,曾因打架斗殴而闻名于十里八乡。说起这一转变,村支书潘曙龙告诉记者:“靠的是以生态为底色,绘就好乡村善治这幅图景。”
  曾几何时,村里交通落后,环境受污染,房前屋后乱搭乱建。“要想村庄好,必须要先做到生态宜居。”潘曙龙说,从2009年以来,村里紧抓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了一批危房违建,关闭了污染企业,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通过几年的整治,上田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脏、乱、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居住环境日趋舒适。
  在村“两委”看来,环境生态是基础,更要在文化生态上做好升华的文章。“以前村里老有打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村民尚武好勇。既然村民喜欢武术,那我们何不因势利导,让尚武文化成为上田的一个特色。”潘曙龙告诉记者,于是村里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党员干部主动劝导,运用法制教育、文化宣传等方式,提高了村民的觉悟。由此,村民习武依然,但架不打了,参与文化活动多了,上田村一举摘掉了“斗殴村”的帽子,展现出友好和谐、其乐融融的新景象。“古有桃花源,今有上田村。十里竹海似画廊,龙井茶香绕山冈……”一曲优美的村歌《美丽的上田我的家》,就描述了上田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模式。逐步扭转靠山吃山的思维,致力发展现代农业,将茶产业做精做细,茶品牌做深做优,走向高附加值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好上田文化牌,讲好上田故事,积极发展旅游业,争创4A级旅游景区。”潘曙龙信心满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