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文 叶敏/摄
乡村要全面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近些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用自治激发乡村活力、用法治推进现代治理、用德治弘扬文明风尚,以“三治”结合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前段时间,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名单。这些示范村,各有各的善治特色与经验,而善于发挥人的作用,无疑是开启乡村善治之门的关键之举。近日,记者走进一些浙江善治示范村,探寻善治村的人才“密钥”。
村里有群善治带头人
“我们村有人口4800多,能被评为省首批善治示范村,100多名党员的带头示范,起了很大作用。”慈溪市匡堰镇宋家漕村村民老陆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村的党员考评表,根据各位党员的日常工作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加扣分,先进和落后有着明确的奖惩制度。”村党总支书记陆银军指着墙上的积分表说。记者看到,党员姓名后方,都明确标有基础分、加减分和当下总分。“积分考评,连着‘先锋户联’制度,每个党员按照共性任务清单,日常联系走访群众,各尽职守,促进‘善治’工作。”
在宋家漕,村内大小事务都与“先锋户联”制度密不可分。“我们村分为5个党员网格支部,每当有工作需要推进时,党员除了要自己带头做好示范,还要做好宣传引导,发动联户的人家。”陆银军告诉记者,前年村里要拓宽村道,需拆除一些民房围墙等,有些村民有意见,迟迟不肯拆。为能顺利推进拓宽工程,凡涉及到的党员家庭先做表率,把自家的先行拆除,再上门去做联系户的工作。“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得好,村里的难题也就能自然破解了。”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全村党员都要先带头做好,并督促联系户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并且结合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环卫整治集中行动,要求每个党员积极参加,确因有事不能参加的,要向支部请假,无故缺席者扣除相应积分。记者看到,该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农村社会治理,事务千头万绪。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村里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推进善治示范村建设。”陆银军表示。
乡贤反哺帮着村里干
“孩子们,这些乡贤都是你们的叔叔伯伯,他们在外拼搏,有了出息,纷纷回到村里为大家作贡献。”7月11日,在梅东村乡贤文化室的“春雨计划”暑期培训班上,村党委委员陈雪刚正在给孩子们上乡贤知识课。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教导大家学习乡贤反哺家乡的可贵精神,“叔叔伯伯也希望你们,在未来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我们村的骄傲。”
梅东,是杭州萧山区党湾镇的知名村庄,被誉为乡贤助力乡村善治的样板。村道桥梁、绿化景观……这个美丽的村庄里,到处都印刻着乡贤回报社会的影子。
乡贤反哺家乡,是梅东村的传统。为了更好发挥乡贤作用,梅东村于2017年成立了乡风文明促进会,邀请乡贤参与美丽乡村提升村创建的规划论证、评审等,确保符合村情实际、顺应群众意愿。“乡贤们大都是尽心尽力,有的出资支持家乡基础建设,有的以己所长帮助村庄做发展规划。”陈雪刚说起乡贤,如数家珍,而蒋柏荣就是其中的表率。2007年至今,蒋柏荣已捐款2100多万元,用于村道、桥梁、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爱心养老金,成立帮困救助基金。在他的带动下,乡贤们利用自己的才智和财富,积极助推家乡建设。乡贤王振刚则是村庄建设的“军师”,大到整村的建设规划,小到道旁的绿化带,王振刚都在其中出谋划策。“蒋柏荣多年在外地,创业有成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反哺家乡,出钱出力为的就是村里的老人有人养,病人有钱治,孩子有书念。长此以往,家乡就会越来越好。”村民蒋柏根朴实的话语,让记者想起乡贤普及课中一个孩子的大声回应:“将来我也要给村里修桥铺路!”小小少年大大志向,村庄何愁不能善治与美好!
身边好人引领新风尚
绍兴上虞区崧夏镇蔡林村,原是个小村庄,现已发展到有5500常住人口的大村。这其中,村里的道德模范起到了很大作用。近些年来,村“两委”积极倡导树立道德典范,用以引领乡村文明,以德治促进乡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乡风文明建设,道德引领非常重要。”该村党总支书记朱尧龙告诉记者,道德模范潘德华、朱江锋,时时处处为村民着想,一心为村庄建设作奉献,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村里一位老支书家,有一间紧挨路边的小房子,妨碍了村道的拓宽,老支书听说村庄建设需要动到自家房子后,主动到村部表态支持……“这些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影响并带动着村民自觉遵纪守法。”朱尧龙告诉记者,现在的蔡林村,老百姓互相之间友好和睦,就算有点摩擦,也会在邻里的劝调下解决问题。这样的和睦氛围,也体现在外来打工的新村民中。由于村里的企业较多,外来人口占了10%,他们耳濡目染该村的良好风气,也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维护蔡林村的荣誉,享受着家一般的温暖。
蔡林村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党群服务(便民)中心为依托、党员和村道德模范为骨干,把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着力推进乡村振兴。近些年来,已投入资金达2000多万元搞基础设施建设,村路小道变得宽阔整洁了,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和百米党建长廊,建成了7.5公里的环村河道……村容村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少村民造起了小别墅。如今的蔡林村,乡村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大幅提升,农民生活幸福富裕。
杭州市萧山区梅东村通过建乡贤展示墙、编乡贤故事集、举行乡贤故事会等形式,积极弘扬乡贤文化,推进乡村善治。图为日前在村文化长廊,村党委委员陈雪刚为孩子们介绍村中乡贤反哺家乡建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