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章,今年57岁,是一名来自桐乡河山镇石栏桥村的手艺人,也是麦秆画非遗传承人。这两天,沈学章正忙着为 7月15日的一场麦秆画主题展做准备。他希望通过此次展出的麦秆画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红船精神。
创新麦秆画,绽放新活力
近日,笔者来到沈学章的工作室——麦语轩,瞧见沈学章对麦秆爱不释手,边说边拿起一小段麦秆比画着。“我从小就爱好工艺美术,读初中的时候,在课堂上接触到麦秆画,一下子就被麦秆画的魅力所吸引,当时觉得神奇极了。”沈学章告诉笔者,从此自己就跟麦秆画绑在了一起,钟情麦秆画30余年。秉持一颗匠心,沈学章的作品受到社会和工艺美术界一致好评,先后在国家、省级博览会上获得奖项。“把麦秆画和主流价值观结合起来,是对传统麦秆画的一种创新。”在沈学章眼里,非遗是需要有人来继承的,只有不断传承弘扬、推陈出新,才能让麦秆画绽放出新的活力。
笔者在麦语轩看到,墙上挂着不少沈学章自制的红色系列麦秆画。这些麦秆画有着独特的立体层次、韵味自成一派,特色十足。
麦秆画工艺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有些作品都要打稿,做两三次才能成型,如果没有打好稿,会浪费很多材料。
麦秆画传承基地揭牌,展现非遗新魅力
沈学章认为红船精神与非遗是相辅相成的。“7月15日,在麦秆画非遗馆展出的红色系列麦秆画,真的很棒。”沈学章告诉笔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麦秆画,弘扬红船精神。
笔者了解到,6月15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桐乡市麦秆画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山镇石栏桥村举行,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麦秆画分馆也在当天正式开馆,里面陈列的作品均出自沈学章之手,涉及面极广,包括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田野山水等多种题材。“展馆门口的作品《红船精神》有2米长,为显示出红船的立体感,我用了高粱秆。”沈学章说,高粱秆的本色很丰富,明暗色彩多,可以让画作显现出立体的感觉,所以在挑选材料方面有一定的讲究。
据沈学章介绍,即将在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麦秆画分馆展出的红色系列麦秆画,有10件作品。这些麦秆画,在保持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诸多艺术特点,并结合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装饰艺术,用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诠释红船精神的意义。 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