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又有新亮点

  □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省的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以及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入选,在全国36个入选名单中占了3席。此前,我省已有3处被列入遗产地,总数占全国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一。
  此次我省入选的3个农业系统,都有着独特的农耕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庆元香菇文化系统,自800多年前香菇始祖吴三公在庆元龙岩村发明剁花法生产香菇以来,已形成了包括森林可持续经营、香菇栽培与加工技术、香菇文化和地方民俗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源于东晋时期,如今,仙居县杨梅种植面积已达13.8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年总产量达9.5万吨,形成了“梅-茶-药-鸡-蜂”复合栽培系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源于南宋,现已形成了包括人工植珠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术、珍珠加工及深加工技术、鱼蚌混养技术、珍珠文化和地方民俗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在保护过程中,既要对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物种等遗传资源进行保护,也要让当地经济有所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提高。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与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浙江是我国最早响应并积极参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省份,早在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就被FAO列为首批保护试点,也是我国农业文化首个遗产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