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欢喜笑容挂眉梢”

——走进浙西基层治理“网红”地圩村

  □本报记者 李曜清
  在龙游县,湖镇镇地圩村是名副其实的基层治理“网红村”。
  近年来,地圩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开办了“有礼指数”银行,推出了党员“1+N”双向联户制度,持续健全网格员体系,运用“龙游通”智慧平台,打造了“地圩有礼”和谐乡村品牌,引得18个省市的参访团来“取经”。
  村里的“有礼指数”银行,不发存折,不收现金。“我们根据村规民约,制定‘有礼指数’考核表,包括垃圾分类、公益善举、庭院整洁等,以户为单位考核,将考核结果折算成‘有礼指数’,计入农户的存折账户。”村支书徐庭友介绍。每到年终,村里根据存折上的“有礼指数”余额,给优秀的农户奖励。
  地圩村公示栏上,一张网格治理图吸引了记者。这张树状图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让人对村里的三级网格治理模式一目了然。徐庭友告诉记者,除了两名专职网格员,村里还有27名兼职网格员。“他们都直接对网格内的群众负责,我们要求大小事情都力争在网格内解决。”
  网格是基础,党建来提升。地圩村的党员“1+N”双向联户制度,除了通常的一名党员联系多家农户,农户也可自主选择联户的党员。这个创新提出的“双向”化,改变了原先的“剃头担子一头热”。“有困难找党员”,成为了村民们的常用语,党员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去年村里开展了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联户党员率先包干“四必拆”农户,和村“两委”一起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一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拆迁。党员联户还催热了“代跑”服务,村民办事有了联络人,从“不出村”变为可以“不出门”。
  68岁的徐增福,当了好几年的村调解主任,是化解棘手矛盾的“老手”。“小事现场找党员、网格员解决,解决不了的我来调解。”徐增福说,“这几年到我这里来的人越来越少,估摸着再过几年我要失业了。”
  去年起,龙游县整合原有的几个平台,拓展上线了“龙游通”智慧平台,覆盖全县镇乡和行政村。“龙游通+全民网格”的基层治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基层服务效率,广受欢迎。而全县唯一的“龙游通”体验馆,就坐落在地圩村。“‘龙游通’可以说是‘枫桥经验’的网络升级版,它改变了传统基层治理模式,使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之间实现了全天候无缝交流。”镇长助理谷笑笑一边操作“龙游通”后台,一边告诉记者,比如村民发现哪里垃圾分类不到位,哪项办事流程不明白,有什么意见要反映,都可以通过“龙游通”提出。记者看到,后台里刚好有一条村民咨询已婚独生子女分户的问题,问题下方已有村干部详细回复。
  依托智慧平台,地圩村建立了线上线下“两张网”,实现了全方位管理服务。村里还利用“龙游通”的“村情动态”“三务公开”“村民信箱”等模块,及时晒出重点工作和项目动态,让村民充分知晓和参与村务监督和自治工作。
  如今的地圩村,可以说是景美村美人更美,先后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化示范村”,省、市首批农村示范社区、省“一村万树”示范村,衢州市“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等。74岁的老党员徐海福告诉记者,现在生活环境更靓了,村民精神状态更好了,基层组织更强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正如村歌唱的这般:“嘹亮歌声穿云霄,欢喜笑容挂眉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