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我省春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但因外来蛾子——草地贪夜蛾的入侵,让全省农民着实不安耽,忙于阻击这只“幺蛾子”。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偏爱鲜食玉米,而我省种植的玉米主要是鲜食玉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甜玉米、糯玉米,常年面积在130万亩左右。如果任由“幺蛾子”为害玉米地,今年夏天和秋冬,本地玉米将难以走上我们的餐桌。
省植保检疫总站负责人说,做好防控工作,既是保障我省玉米生产安全的需要,也有助于控制该虫向北大量迁飞,减轻北方玉米主产区的防控压力。因此不能丝毫放松警惕,必须不遗余力地抓好监测与防控工作,在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安全中体现浙江的担当精神。
省农业农村厅植保首席专家许渭根最近一直奔波在抗虫第一线。“春玉米连着夏玉米,夏玉米连着秋玉米,也就是说,草地贪夜蛾的口粮不会断。”他说,估计在短时间内,草地贪夜蛾还将蔓延,在6、7月份迎来高峰期。因此,阻击草地贪夜蛾、蛾口夺粮是一场持久战。“现在我省发现的是玉米型的草地贪夜蛾。”省农科院植微所所长吕要斌介绍,草地贪夜蛾其实分为玉米型和水稻型,前者取食为害玉米、甘蔗、番茄、甘蓝、棉花、高粱,后者主要取食水稻和各种牧草。而水稻型贪夜蛾无疑对我省影响更大。
目前据报道,广东省农业专家在测定基因组时,已发现混合型的草地贪夜蛾,也就是说它们取食玉米,也取食水稻。可见,一场持久战已不可避免。“病虫测报,应该是这场持久战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省植保检疫总站负责人解释,这是对未来病虫害发生的趋势作出预测,就像天气预报预测天气,给农户提供参考信息。
近日,省植物保护检疫总站印发了《浙江省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和应急防控技术方案》,供各地参照实施。
最近一两个月,全省各地紧锣密鼓举办草地贪夜蛾识别与监测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户开展相应培训,普及防治方法。
缙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涌杰介绍,半个多月来,缙云18个乡镇、街道的农技人员都忙个不停,他们按照两天一次的频率,在玉米地里开展田间调查与监测。
绍兴下发《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调查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通知》,对虫情实施“一周一报”基础上,还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微信及发放挂图、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习性和防治手段。
许渭根说,草地贪夜蛾虽然来势汹汹,但可防可控,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用药、早处置,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就能有效遏制其蔓延为害。目前,我省对已发现虫害的玉米地全部实施了应急防控,效果比较理想。
而当前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植保工作开展的一大困难。省植保检疫总站负责人说,测报工作本身要求很高。若想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不仅要了解一些生物学、生态学等知识和方法,还要有实践经验,才能为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植保工作永远在路上。”省植保检疫总站负责人说,“防治草地贪夜蛾,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宁波:群防群治,全力扑杀
5月24日上午,宁波市在余姚黄家埠镇十六户村玉米地首次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幼虫,经上级植保检疫部门专家鉴定,被确认为草地贪夜蛾。发现该虫入侵后,余姚市迅速对发生虫害的玉米田采取应急防控措施,全力扑杀。
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说,宁波现有玉米种植面积9万余亩,是入侵的潜在风险区。宁波市对此高度重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做好预防和监测工作。按照省植物保护检疫总站的统一部署,宁波市农业农村部门先后在象山、宁海、慈溪和鄞州4个病虫区域观测站开展系统监测,目前监测已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对集中发生区组织统防统治、群防群治,零星发生区开展带药侦查点杀点治,确保了害虫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绍兴:多措并举,严防死守
绍兴市有玉米种植面积10.5万亩,自草地贪夜蛾入侵我省以来,绍兴市多措并举,严防死守,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在该虫入侵前,该市农业农村部门就下发《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调查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通知》,并第一时间向市主要领导汇报,做好技术、队伍和物资准备,做到快发现、快识别、快防治。二是多种防治措施联合并用。在防治措施上,该市采用物理灭虫、生物灭虫、化学灭虫等方法综合施策,控制害虫的繁殖速度,降低成虫基数,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氯虫苯甲酰胺、乙多·甲氧虫等药剂,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已发现草地贪夜蛾的玉米田均已防治。
三是密切关注发展动向。主要关注对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在“一周一报”的基础上,加大监测密度,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微信及发放挂图、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习性和防治手段,确保将虫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台州:全面普查,点杀“网红”
5月17日,台州在天台平桥镇、仙居下各村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全市立即进行全面普查,开展应急防治,严控入侵范围。
“该害虫具有成虫迁飞性强、繁殖量大,高龄幼虫食量超大等特点,预计下阶段仍会随西南季风不断迁入我市。”台州市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检疫站站长钟列权说,“今后一段时间,草地贪夜蛾将成为防控重点,各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思想上绝不放松,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持续做好监测和防控,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目前,台州市在已发生害虫为害的乡镇设置了15个监测点,并安装了51套性诱杀装置,加强监测预警,掌握虫情发生动态,并落实专人,定期开展调查。三门等地还将草地贪夜蛾防治纳入统防统治,拨出5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统一防治。据统计,目前台州市已发生为害的玉米田均实施应急防治,防治效果良好,阶段性打赢了“网红”害虫防控战。
龙泉:监防结合 治早治小
日前,龙泉市竹垟畲族乡农户王海和反映,该乡金田村铜山源甜玉米基地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幼虫。接报后,龙泉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农作站技术人员到现场确认为草地贪夜蛾。发现玉米植株为害率10%左右,虫龄为4-5龄。根据当地农药用药现状,技术人员建议农户对玉米心叶、雄蕊、雌蕊作为防治重点,采用高效氟氯氰菊酯全面防治1次。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立即行动,组织发动农户坚持“治早治小,全力扑杀”,把草地贪夜蛾消灭在发生初期阶段。5月27日,龙泉市举办草地贪夜蛾识别与监测防控技术培训会,让农技人员掌握该虫形态识别和防控方面的相关知识。并部署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普查,摸清该虫发生情况,及时开展防治工作。目前,龙泉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在金田村安排草地贪夜蛾监测诱捕器3套,加强对成虫监测;同时加强技术指导,要求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应急防控、区域联防、统防统治等防控策略,科学防控;加大对农民群众和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的宣传力度,让他们能够及早识别,早发现,早防治。
本版稿件和图片均由省植保检疫总站提供
绍兴市植保人员在田间检查玉米为害情况
丽水植保人员在查看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情况
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