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平湖农业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嘉兴第一

  •   □本报记者 李曜清 文/摄
      平湖是浙北传统工业重镇,农业产业发展也可圈可点。近年来凭借毗邻上海的地理优势,通过建设农业经济园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农业产业实现快速且可持续发展。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17亿元,农业增加值13.36亿元,增加值增速2%,居嘉兴市第一。
    优化结构布局 助力产业量化升级
      平湖有1000多年西瓜栽培史。位于曹桥街道的绿野果蔬专业合作社今年试种了双色冰淇淋西瓜、哈密瓜味西瓜、迷你西瓜、平湖马铃瓜等30多种西瓜。负责人朱卫介绍,他和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积极培育口感佳、受市场欢迎的西瓜新品种,经济效益显著。以冰淇淋西瓜为例,他通过立体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种方式试种了七八分地,颇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口味奇特,量又少,每公斤卖到了20元,最高卖到了200元一个。
      放眼整个平湖,除了西瓜产业之外,当地还大力推进蔬菜(芦笋)、西甜瓜、水产、食用菌、林果(花卉)等产业发展,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互联网农业。同时,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准入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
      如今,作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之一,平湖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3300余亩,芦笋、蘑菇产业被列入浙江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全市花卉水果种植面积2.3万亩,优质水产品养殖面积1.8万亩,西甜瓜种植面积1万亩,“金平湖”牌西瓜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建设农业园区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年底,平湖打破传统农业园区功能定位,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确定了西甜瓜、浆果、优质蔬菜三大主导产业。
      几年来,开发区围绕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创新出台政策、盘活要素资源,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带动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去年,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蓝城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国家级星创天地平湖大印农业、明月山塘文旅开发等5个农业产业项目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集中破土动工,总投资达到8亿元。
      这些项目涵盖科技型、农旅文融合型、现代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以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及产业化项目为例,项目不仅将开展植物新品种的研发、繁育及产业化,还建成国内第一个全设施全基质浆果产业示范园,打造全国首个全部品种均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商用的高规格种苗繁育基地,以及全国首个3D未来蔬菜工厂。
      广陈镇山塘村,和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隔河相望,俗称南北山塘。“我们把临沪门户村的地理优势,转化为打造美丽乡村的强劲动力。”村支书金建东告诉记者,现在来自上海的多家农业、旅游开发企业,已进驻南山塘。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科长李春念告诉记者,在全力打造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同时,当地还立足镇(街道)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建设园艺、花卉、蔬菜、水产和食用菌等镇(街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如新埭镇千亩花卉产业园,目前已入驻6家上海世博会花卉指定生产企业,流转土地900多亩,引入工商资本1.5亿元。
    开展区域合作 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平湖紧邻上海,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平湖每年有六成农产品销往上海。尤其平湖优质的芦笋、蘑菇、西瓜等很受上海市民欢迎。
      2017年11月,平湖在上海正式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金平湖”,并制订了八项准入标准,确保每一份“金平湖”农产品都安全、优质。
      前不久结束的2019“金平湖”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除了平湖当地65家农业主体和农业企业集中参展外,还有来自上海金山、四川九寨沟等地的30多家农企参展。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浩介绍,自推出“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来,平湖市不断强化与长三角农业的一体化发展,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积极与毗邻地区和对口协作县市合作,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农业转型发展。
      作为上海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平湖已与上海蔬菜集团签订“1+3”项目合作协议,投资10亿元共建上海·平湖现代农产品交流中心,目前已落实项目用地181.4亩,建成后将全面提高平湖农产品流通效率,为上海平湖两地“菜篮子工程”再添新保障。
    2019“金平湖”农展会上的新奇小南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