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我生在祝温村,我长在祝温村,我们都是村里人,相亲相爱一家人……”暮春时节,万物兴盛,走进绍兴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村委办公楼,这首被展示在墙上,由村民自己创作的村歌《祝愿温馨》就牢牢吸引了记者。
2006年,祝马、温泾、后桑3村合并,原祝马村村支书杭兰英再挑“重任”,担任祝温村党总支书记至今。“我们村有1800多人,刚合并时真可以说是人多事杂,村民关系不太融洽,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打架的,也时有发生。”见到记者,杭兰英放下手中的活,接受采访,“为改善村风、民风,我们村‘两委’花了很大力气,做了很多工作。”
近年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祝温村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从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好少年、好婆婆、好媳妇、孝儿女、和谐家庭“五个十佳”评选活动。不但建起了村文化礼堂、创业文化史陈列室、乡贤美德长廊等文化阵地,“乡贤回归”工程也结出了硕果。“2007年,我们村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不少乡贤虽然工作、生活在外地,但是始终情系家乡,反哺桑梓,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献计献策、热心资助。”杭兰英说,至去年底,乡贤给村里的捐款已达近千万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年,在杭兰英这个‘领头雁’的带领下,祝温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一起上,形成了‘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的精神面貌,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把村庄建成文化大观园,村貌民风大为改善。”崧厦镇宣传干事金爱丽说,那种“小打天天有、大打三六九”的情形,早已不见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祝温村的“蜕变”就是最好的印证。徜徉在祝温村,只见村道整洁,楼房俨然,鲜花争艳,仿佛置身于优美的乡野画卷。村民王正龙感慨说:“现在村里风气好,大家都很和谐,劲往一处使,村里发展越来越好。”
“近些年来,我们村已先后获得各级荣誉200余项,还是全国文明法治示范村。”杭兰英说,村民在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上实现双“丰收”,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开阔。
祝温村的变化,是上虞区乡风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的一个缩影。小越街道倪梁村,把“孝义和善”作为本村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多项举措持续做活“孝”文章,弘扬敬老、行孝的优良风气;东关街道担山村,每年开展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文艺活动,有效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丰惠镇西湖村,聘用一批优秀乡贤,助推“乡警回归”,致力于打造“乡贤治理”纠纷化解模式,化解复杂疑难纠纷,做到“矛盾不上交”……
近年来,区里积极组织文化下乡、送戏下村,帮助乡村编写村规民约、村歌村史、村民荣誉榜、好人好事集等,崇尚道德规范,引导移风易俗,助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尤其是,大力推进乡贤文化广场、乡贤馆建设和新乡贤培育“青蓝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培育和发展乡贤组织,积极发挥乡贤作用,推进了乡村文明治理。“乡贤文化是上虞的一个传统品牌。早在2011年,我区就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民间乡贤研究会。”区委宣传部理论党教科副科长董丹介绍说,目前,已建有村级乡贤参事会(含分会)200余个,有乡贤会员5000余名,以乡贤为核心、调处矛盾纠纷的老娘舅工作室203个,有力促进了乡村自治、基层和谐稳定。如今,作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上虞区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经验做法已成为全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