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崛起

  □周建波 陈正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提高认识,把握农业绿色发展深刻内涵
  绿色农业就是用绿色理念、绿色模式、绿色技术来发展现代农业。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农业,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较,绿色农业具有一些突出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农业高投入、高消耗,资源透支、过度开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
  二是更加注重环境友好。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农业和环境最相融,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都是“生态之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培育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将农业建设成为美丽浙江的生态支撑。
  三是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供给,产量放在第一位,绿色和安全是个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当前,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科学常识的普及,未来绿色食品将占市场更大的份额。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突出重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
  就温州而言,要以我省被确定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为契机,根据省里统一部署,围绕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和大花园建设,今后3年内重点打造3个以上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80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00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主体。重点探索推进“五个示范区”建设。(一)创建现代农业差异发展示范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化布局绿色农业发展,逐步探索建立局部区域产业准入清单,逐步形成海拔200米以下平原缓坡主导产业带,200-600米山地丘陵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带,600米以上高山高端精品农产品产业带立体布局。建成一批以绿色技术、绿色模式为主导的生态茶园、放心菜园、精品果园、特色菌园、道地药园和美丽牧场。(二)创建现代农业循环发展示范区。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行动”,探索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田块限额使用,培育有机肥加工和沼液服务组织,实现畜禽粪污高效精准利用,力争农药化肥使用持续负增长。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突出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途径利用。(三)创建现代农业生态治理示范区。深入实施整洁田园行动,全面落实农药废弃包装物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机制,建立健全废旧农膜“主体归集、政府支持、专业机构处置、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回收处置体系,推动废旧地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置系统。加快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探索末端减排模式,在敏感区域和主要流域建设氮磷生态沟渠拦截系统50个,建成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四)创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推进农业园区与旅游景区、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农业产品与旅游商品、农业品牌与旅游品牌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3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业强镇、10个田园综合体。
  (五)创建现代农业绿色标准示范区。探索完善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加快发展“三品一标”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落实规模生产主体应用合格证。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行动,引导经营主体大力创建名企、名品、名牌,推动地方创建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推动形成覆盖全市域、全品类,涵盖生态环境、种养过程、保鲜贮运、文创包装、销售服务等全过程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和管控体系,力争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率分别达65%和60%。
强化保障,确保农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
  农业绿色发展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旋律、主战场,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领、制度引领、人才引领、组织引领,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规划引领。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色,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高起点制定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研究制订相关行动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目标任务、思路要求、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有序高效推动工作深化。(二)政策引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加大农业绿色发展耕地保护、生态补偿以及用地、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围绕重点建设内容,加大招商引资,加大项目投入,以工程建设支撑工作推进。(三)制度引领。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推动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探索农业生态环境“黑名单制度”及其对不符合绿色发展导向的暂停公共财政支持的约束机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四)人才引领。市、县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团队,开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养培训,鼓励科技人员与农业技能人才结对创业创新,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熟练掌握绿色技术的农业专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五)组织引领。要坚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成立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单位,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确保组织到位、力量到位和工作到位。
  第一作者系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