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浙里茶乡·余姚

“双鸟羿日”孕育“仙茗”之美

——余姚“瀑布仙茗”公用品牌培育纪实

  •   “双鸟羿日”源自余姚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一块木质图案,不仅呈现出先人们靠太阳生存的欲望,更成为余姚河姆渡遗址LOGO形象,其代表着悠久中华农耕文化的始元。随着余姚一带饮羹习俗的萌芽与进化,6000年前的田螺山遗址发现了人工种植的古茶树根。经口耳相传至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苦荼,一名茶”,与汉《神异记》载余姚人虞洪获大茗一事相承,并得陆羽《茶经》纪实“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由此,创建了当代余姚“瀑布仙茗”公用品牌。
    “仙茗”之美,在于其初春的芽叶
    “人有十月怀胎,茶有三月御寒。”仙茗之雏芽形于秋中,饱受霜、雪之冻,其内含成分以蛋白质、糖类、脂类为主,茶多酚、咖啡碱、芳香物为次,以增强雏芽的冬季抗寒能力。次年初春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雏芽的缓慢萌发、生长及有机物质的积累,通常以第一荏的芽或芽叶为原料,更富有鲜爽的口感。“仙茗”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喝的好茶,寓含其意,印证了对消费者的品质承诺。
    “仙茗”之美,更在于“仙茗”人精心
      余姚“瀑布仙茗”在秉承传统手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茶叶内部生理构造及特性,着力“微创工艺”的提升,即恒温恒湿智能摊青6至10小时,使芽叶的内含物质有效分解、含水量降到70%以下,容易在高温下将热能渗透至茶叶深层细胞内,抑制茶多酚等氧化酶活性,有效促进单宁(青草味)成分挥发,利用电磁控温加热进行杀青,再经回潮、恒温烘干、做形、提香等工艺,做到了“全过程24小时以上、在‘锅’时间约1小时”的制作创新,实现了由原来凭经验炒制向量化工艺标准生产,形成了因一整套生产技术而独有的品质特色:外形条紧略扁或卷曲如勾且匀净,色泽绿亮、嫩香持久、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仙茗”之美,还在于珍稀种选育
      余姚地处北纬30°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隶属世界绿茶最佳产区,因四明山区域茶树生长特有的多样性生态环境,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县级珍稀茶树种质资源圃,开展光照敏感型白化茶和低温敏感型白化茶研究,选育出了“黄金芽”“御金香”“四明雪芽”“瑞雪1号”等10余个茶树品种,其氨基酸含量高于常规品种达4.2%-9.1%。2009年创新性开拓了余姚“瀑布仙茗”“三色四系列”绿茶产品,主要有“金韵”“雪韵”“翠韵”3个系列4类13个产品,具卷曲、针条2种干茶形状,开辟“历史名茶特色单一”之先河,迎合了当代广大消费市场。
      全市现有茶园面积6.37万亩,居宁波茶叶面积首位,产区规模居全省产茶县(市)中等偏上水平,从业农户约10万人。余姚“瀑布仙茗”品牌承载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礼品茶、中华文化名茶和“中绿杯”金奖等荣誉与使命。以“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产业发展宗旨,大力推进茶叶生产规模化、现代化、优质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2018年产业链总产值达9.15亿元,其中,名优茶800吨,产值1.85亿元,初精深加工产值3.02亿元,茶文化旅游附加产值4.28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