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省种子管理总站获悉,近年来,我省种子种苗企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走开放合作发展之路,加快对外交流步伐,在农作物种子育种、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种子种苗贸易额明显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去年全省进口种子种苗生产产值超过4.9亿元,为农户增加经济收入1.59亿元。
据省种子管理总站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有6家种子企业持有种子进出口许可证,2018年有18家种子企业、科研单位申请种子进出口业务(含试验用种)。
去年,我省进口种子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等种业发达国,涉及花卉、蔬菜、水果等作物类型148种、850余个品种。全省共进口种子3419公斤,其中蔬菜类种子为3217公斤,占总进口种子量的94%,主要为西兰花及甘蓝种子。此外,进口的花卉种球(苗)数量大幅增长。浙江虹越花卉等企业进口的百合、郁金香等花卉种球,疏花蔷薇、铁线莲等种苗(插条)数量达1491余万只(株),相比上一年增长近10倍,优化了我省农作物品种结构。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2017年9月1日起,进口种子企业须开展2个生育周期的引种试验,才能大量引进生产用种子。同时,将动植物苗种进(出)口审批表作为植物检疫审批的前置条件,因此,申请进口试验用种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8年我省有12家企业申请进口种子用于试验,比往年增加一倍多。
我省出口的种苗主要是草莓种苗,去年出口到哈萨克斯坦38.8万株。我省种业对外交流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正从种子贸易向海外制种、本土研发等方式转变,市场不断开拓。去年,温州神鹿种业在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和育种中心;浙江美之奥种业和宁波微萌种业合作聘用人才在美国建立分子研发中心;而温州肇丰种业的花椰菜种子由于质优价廉畅销东南亚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