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我省局部地区发生小麦条锈病

防治此病,关键要采取四项措施

  •   据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监测,今年4月中下旬先后在萧山、杭州钱塘新区江东农场、桐庐、象山等地发现小麦条锈病危害,发病小麦主要为“扬麦25”“扬麦20”“苏麦188”等中感条锈病品种。当前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各级植保部门正严密监视赤霉病、条锈病等病情,落实防控属地责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指导,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争取今年春粮有个好收成。小麦条锈病现已得到有效控制。
      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 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小麦条锈病属气传病害,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甘肃等麦区。据分析,品种易感病是今年我省小麦条锈病在局部区域流行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今年早春冷空气频繁,带来较多降雨,温湿度比较适合病原孢子萌发侵入,以及农户缺乏病害预防意识,从而导致局部地区小麦条锈病暴发。
      小麦条锈病相比其它病害很容易分辨,但和秆锈病会存在一些混淆。其主要特征如下:小麦在出苗后一直到灌浆期都有可能染病。在苗期,感染条锈病的小麦叶片上会出现黄色的夏孢子堆,随着病情加重,这些夏孢子堆呈椭圆形有规律地成行排列,基本上与小麦叶脉平行。从远处看,这些成行的夏孢子好像一行行黄线覆盖在叶片上,但靠近观看,这些孢子之间有缝隙,像是一条条虚线。这些夏孢子继续生长,等到后期,表面会破裂,破裂后的孢子会出现粉状物,呈锈褐色,随风传播。另外,据观察,在小麦成熟前,感染病菌的植株叶鞘上的一部分夏孢子堆,到了后期会变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成熟后不容易破裂。这些冬孢子堆为下一年的危害提供了菌源。
      小麦条锈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对产量多多少少会有影响,如
      果防治
      及时,可
      能损失不太
      大,如果防治不及时,结果可想而知。目前来说,常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4点:
      购买抗病品种。在购种时,建议大家购买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特别是上年发生条锈病较严重的地块,建议下一年不要再种植该品种。另外,市面上一些抗源较单一的品种也不建议种植,同时,还要注意小麦品种具有一定区域性,适合其它区域种植的品种不一定适合当地种植。
      水肥管理要适宜。田间过于干旱或者有很多积水,都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过于干旱易导致缺水而萎蔫,水分过多,又会发生涝灾。在肥料方面,正常情况下,底肥+追肥+叶面喷施肥,可满足整季小麦的生长需求。用量方面,底肥如果是复合肥的话,正常地块每亩50-60公斤;追肥用尿素,每亩10-15公斤;叶面肥在小麦“一喷三防”时使用。如果肥料过少,会造成营养不足;如果过多,有可能出现药害,两者都会造成小麦自身的抗性减弱,易感染条锈病。
      加强田间管理。主要从播种密度、播种深度、播种时间上进行管控。首先,在播种密度上并不是越大越好。正常情况下,一亩地播种15公斤左右即可。其次,在播种深度上,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出苗,进而影响后续生长。正常情况下,播种深度3-5厘米即可,如果播种时地块比较干旱,可适当增加深度到5-7厘米。第三,播种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过早容易导致小麦旺长,过晚在越冬期来临之际,小麦还未扎稳。正常的冬小麦种植区域,在10月上中旬播种即可。以上田间管理措施,目的就是保证小麦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减少病害侵袭。
      减少菌源。虽然条锈病是通过气流传播的,但减少田间存在的菌源数量,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已发生条锈病的地块,等到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清除掉落的麦秸,同时,小麦的根部以及杂草,也要一起清理。
      除了以上预防措施外,一旦田间发病,可通过喷施杀菌剂控制条锈病的危害。可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等,或者是一些复配药剂,比如戊唑·咪鲜胺、烯肟·戊唑醇等。通过喷施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控制时,建议农户注意以下3点:打透打匀,一亩地的用水量不要过少,正常情况下,每亩保证15公斤的用水量。不漏喷,特别是地头转弯处,很容易出现漏喷的现象。针对发生条锈病严重的地块,根据防治情况,可多喷几次。
    省植保检疫站 石春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