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还记得今年初持续数月的阴雨寡照天气吗?此次连阴雨事件降雨日数之多、日照时数之少创我省 1951年以来历史纪录。当前我省正处于汛期,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灾害偏重。省气象部门提醒各地,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加强防范气象灾害,不断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持续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汛期气象灾害偏重
据省气象部门预计,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汛期我省极端天气事件较为频繁,气象年景较差,气象灾害偏重;梅汛期降雨可能偏多甚至显著偏多,将出现较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浙江的台风可能比常年略偏少,但强度增强;同时,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局地强对流灾害较重,甚至可能出现较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于今年1月份正式形成,预计可能会持续至今年冬季。1951年以来,全球共出现19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在春季后继续发展的有7年。而这7年浙江大多是多种气象灾害并存的年份,特别是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
为此,气象部门建议,今年汛期要重点关注暴雨洪涝和强对流天气影响,防范台风灾害,包括防范登陆福建的台风对我省带来的强雨暴风等不利影响。
全省进入“防汛时间”
我省于4月15日入汛,长达6个月的汛期(4月15日-10月15日)由此开始,全省各级防汛部门、重要防洪工程管理单位都将进入“防汛时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
据悉,4月15日入汛是我省多数年份的气候统计结果,但不同的年份有提前或推迟。如,根据浙江省气象台的资料,1992年3月,浙西南的月降水量达400多毫米,那年的汛期就来得特别早。主汛期间,根据季节不同,会形成春汛、梅汛和台汛。其中春汛期和梅汛期,冷暖空气频繁在浙江上空交汇滞留,容易形成持续阴雨天气;台汛期,台风的光临常带来丰沛的降水。狂风暴雨、连阴雨、雷电冰雹等近一半左右的灾害性天气会在这期间出现,由此引起的城市积水、山洪泥石流灾害等更是汛期防范的重点。因此,汛期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关键期。
根据省防指、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对今年防汛防台形势的研判,今年汛期我省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防汛形势严峻,防汛这根弦丝毫不可放松。
创新手段防汛抗台
汛期漫漫,想要安全度汛,省气象部门提醒,从气象角度,须未雨绸缪抓好防汛措施。
在防汛抢险上,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手段,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到防汛上,确保安全度汛。省水利厅与省气象局已签署水文气象信息数据合作备忘录,共享降雨预报信息、共享水文气象监测信息、建立传输专线及保障、建立常态化联络合作机制,这样汛期就能快速联动反应了。
早在去年8月,金华市水利、防汛部门就和阿里云达成合作,在全国率先用人工智能防汛。阿里云ET环境大脑能分析市内水位、天气等数据,从而提高汛期决策效率,为防汛、救援决策省下宝贵时间。在宁波,智能预测也已应用在防汛领域。暴雨洪水来袭,小区、学校、医院、道路是否面临洪涝威胁?水会有多深?淹没多长时间?动态洪水风险图能提早预警。宁波市动态洪水风险图编制可做到实时发出防汛调度指令,为暴雨洪水的防御决策提供更直观、更精细、更科学的决策参考。这项技术,也同样领先全国。
在不远的将来,省水文管理中心还将把省级洪水预报断面从目前22个增加至30个,建设通信双保障自动测报站266个,着力提高水情监测预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