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从杭城向西驱车两小时,就到了相距 100多公里的临安昌化镇白牛村——“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第一村”。
走进村里,与农村电商有关的标识标语随处可见,整洁的村道,漂亮的农房,门前停着的小汽车……眼前的乡村美景,无声地告诉来人:农村电商在白牛村已然非同一般。“亲,您的订单已经发货,请您耐心等待。”“亲,您的订单已收到,我们今天就会发出。”……姚俊是临安天玥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淘宝客服,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电脑前处理着多位买家发来的消息。“尽管已是山核桃消费淡季,但是我们‘山里福娃’的山核桃,每日仍有二三百斤的销量。”姚俊告诉记者,“山里福娃”是该公司经营的一家淘宝店,因为名气大、质量好,每年的网销额都在两三千万元。
在姚俊看来,公司“以质量保品牌,以服务赢客户”的经营准则,正是梦想创业的他需要学习的。他2012年学校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杭州工作。看到家乡的电商发展越来越好,2017年就回到了家乡。尽管这里的工资相对要低些,但刨除吃喝用度,反而比杭州赚得要多。“在家门口能赚到钱,还能为自己的理想积累经验与资本,比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要好得多。”姚俊笑着说。
“近年来,类似姚俊这种从城市返乡的青年不在少数。”白牛村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张钧涯介绍说,家庭条件好的会自己开网店,一般的会到较大的淘宝店,边就业学习,边积累创业资本。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农村电商,该村的“淘宝店”从2007年的5家增加到现在的68家,涌现出了一批创业标杆和规模网店。2018年,全村网销额达4.2亿元,电商相关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5%以上,电商已然成为了白牛村的“第一产业”。
盛名之中,近悦远来,获益多多。伴随着电商产业的壮大,全国各地前来取经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忙的时候,一天会有10多个参观团,很多人会带一些土特产回去。一些以前外人鲜知的山货,现在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收入。”作为村里展示店的负责人,24岁的徐垚有着真切的感受,“茶叶、笋干、山核桃,临安的‘新三宝’加电商,将我们村带上了增收致富的新路。”
张钧涯告诉记者,山货热卖只是农村电商带动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物流、包装、印刷、生产加工等行业,在白牛村日益壮大。据统计,通过电商的发展,解决了本地300多村民的就业,每年人均增收1.3万余元,村民们都在享受着电商所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