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关注

赵凯:将科技送到有需要的农民手中

  •   □本报记者 张佳妍 文/摄
      不久前,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赵凯被推荐参评2019年度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赵凯是一位“80后”,自2013年被省农科院派驻青田县海溪乡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他的工作和生活就跟海溪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近日,记者前往位于青田县城西北部的海溪乡采访,一路沿着盘山公路上行,急弯一个接着一个,放眼望去四周皆是高大青翠的树木。“赵老师,你来了。”“小赵,去我那坐坐。”走在海溪乡的路上,时不时有村民热情地和赵凯打招呼。“赵凯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帮我的粉干厂出了很多主意。”青田八品源粉干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达告诉记者,粉干厂开张时,由于缺乏特色,一度经营不善,是赵凯想了办法,帮助生产出了一根根紫色、橙色的粉干。“我在原有的大米粉中,添加了各色果蔬粉,这样做出来的粉干不仅好看,也更有营养。除了这些五彩粉干,我们还生产更具保健价值的铁皮石斛粉干。”赵凯介绍,传统粉干是用陈米加工的,但陈米往往失去了大部分营养。新米由于黏性强,加工粉干易结块、易断掉。为解决这一难题,赵凯研究出了复配粉干改良剂。这种添加了食用胶和食品级乳化剂的改良剂,不仅不会影响粉干口感,还保留了大米的营养成分。“乡村振兴一定要有产业支撑,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粉干作为海溪的特色主导产业,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赵凯说,今年下半年,海溪乡打算建立粉干产业园,将有资质的手工粉干小作坊全部整合在一起,打造具有海溪特色的粉干产业。
      海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宙敏经营着130余亩的提子园,早年大多种植“美人指”及“红地球”。“由于品种单一,交通不便,少有人上门收购,这份‘甜蜜事业’一度陷入瓶颈。”“何不试试丰富产品品种,拉长提子的生产季节,在保留现有品种的同时,种植一批早熟、特早熟的提子品种。”赵凯一边指导完善提子园基础设施,一边引进提子新品种和葡萄“三膜”(外天膜、内天膜、地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他还邀请省农科院葡萄种植专家实地为提子园提供技术指导,提高提子品质。“接下来,这里周边300亩果园都将被整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农旅结合的四季果园。”赵凯告诉记者。
      赵凯说,到海溪乡担任科技特派员的这几年里,他帮助当地成功引进“醉金香”“夏黑”“阳光玫瑰”等葡萄新品种,较之前的老品种葡萄,亩产提高250公斤,亩产值增加5000元。此外,还引进试种了“鸡尾葡萄柚”“北京柠檬”等柑橘新品种,优化当地种植结构。
      被采访者感言:很多偏远乡村受困于人才、信息等资源缺乏,发展遇到诸多瓶颈。科技特派员制度给了我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平台。只要在岗一天,我就会把所学所会的科学技术送到每个有需要的农民手中。赵凯(右)在查看提子生产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