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龙行天下”正当时

——龙井茶产业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姚力丹
  阳春四月,品茗好时节。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本月在新昌召开的首届龙井茶峰会上,我省龙井茶三大产区产品齐亮相,会上还发布了《龙井茶(新昌)峰会共识》与《龙井茶经营诚信公约》,进一步助力龙井茶产区的跨区域合作。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通过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培育区域公共子品牌,龙井茶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我省龙井茶产量2.2万吨,产值达到42.5亿元。
生态化、标准化,让龙井茶提质增效
  杭州市西湖区龙坞村是“西湖龙井”的主产地。在龙坞村杭州御峰茶叶有限公司的110亩茶叶基地里,处处可见太阳能杀虫灯和信息素粘虫板。“我们的茶园是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来进行统防统治的,茶叶品质很安全。”御峰茶叶有限公司经理王建宏告诉记者,“茶园使用菜籽饼肥地,所有农用物资都是区里统一提供的,每年区里还会对基地进行两次无人机打药,使用的农药都是很安全的生物农药,有效减少茶叶农残风险。”
  据了解,为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解决一家一户分散防治存在的用药不科学问题,早在2004年,西湖区就开始对茶园实行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在此基础上,2015年,当地又在双浦、转塘街道的4个村开展茶园无人机飞防植保试点,并于2018年在全区茶园推广,去年共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6次,植保作业近8万亩次。
  在浙江新昌县澄潭茶厂的车间里,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几台大型连续化流水线加工设备成为炒茶主力军。只需要把鲜叶放在机器入口,从自动化杀青到炒制做扁,再到滚筒辉干,不一会就可以从出口处直接收获干茶,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原先一个人一天才能炒出1.5公斤干茶,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把150公斤鲜叶处理成40公斤的干茶,效率大大提高了,还节省了人工成本。”澄潭茶厂负责人张铮告诉记者。
  据悉,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龙井茶生产“机器换人”和质量提升,目前中低档龙井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加工,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在便于产品标准管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目前,全省龙井茶机制比重已达98%以上,龙井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达到50条以上,有21家龙井茶加工企业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机器换人”也不是单纯地把人淘汰掉。茶产业要发展,离不开懂茶的人才。在不久前举行的2019年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上,来自西湖区转塘、留下、双浦三个产茶镇的34名选手展开了纯手工炒制技艺比试,现场展示了“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十大手法,吸引了众多茶爱好者前去观看。“西湖龙井的独特品质除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品种、精心栽培采摘外,还归功于精湛的制作技艺。”杭州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大力发扬和传承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每年开展西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的培训工作,共培养各类炒茶人才690人,建成区级手工炒制中心10家,对西湖龙井手工炒制工艺起到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的作用。
  据悉,近年来,我省按照省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提升龙井茶加工机械化、产品标准化水平,建立龙井茶产区统一产品标准应用和管控机制。去年,我省还启动了“龙井茶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推广”项目,内容主要包括龙井茶优质安全栽培技术研究集成、龙井茶自动化单机加工技术优化集成、龙井茶连续化加工技术优化集成、龙井茶精制技术研究集成及越州产区、钱塘产区和西湖产区龙井茶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等9个子项目。
  省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通过龙井茶适制品种优选、优质安全栽培技术研究、关键加工工艺优化、产品精制技术创新,熟化集成并示范推广龙井茶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优选出龙井茶适制品种2-3个,形成龙井茶种植、加工相关技术规范6个,建立若干个示范茶园和示范加工厂,推动龙井茶高质量发展。
严管商标使用,为龙井茶“清理门户”
  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名满天下。可树大招风,龙井茶被假冒、仿制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品牌被随意使用、不规范使用现象突出,曾一度影响龙井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8年,龙井茶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也意味着所谓的龙井茶,是指在国家规定的18个县的龙井茶法定产区出产的,按照龙井茶加工工艺加工,并且达到龙井茶国家标准的茶叶。龙井茶地理标志范围分为三个产区:即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按规定,只有经过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授权的企业,才能使用“龙井茶”商标。
  为了加强对西湖龙井茶的保护,西湖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杭州梅家坞,弯曲的山路两边都是茶叶店。记者注意到,这里销售的茶叶包装上都贴有椭圆形绿色的“西湖龙井茶茶农产地防伪标识”,上面还有二维码标识,手机可以扫码辨别真伪。杭州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根据茶农的茶园面积,核定春茶产量后,发放茶农用防伪标识,如果是茶农直接销售,会直接在包装外贴上标识,如果是茶叶企业收购茶叶再销售,会把茶叶与茶农用标识一起等量收,再用等量的茶农用防伪标识在管理部门调换销售用防伪标识,贴在茶叶包装上。这个办法可保障西湖龙井的正宗,有效打假。
  据悉,为规范管理龙井茶证明商标的使用,我省还专门成立了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委员会,每年都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授权使用龙井茶证明商标企业名单”和“取消使用的企业名单”,同时开展龙井茶感官质量与证明商标使用年度监测。目前,已经有350家企业获得“龙井茶”商标使用权。这些获得“龙井茶”商标使用权的企业也并非一劳永逸,随时需要接受检查。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省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提升龙井茶品牌管理能力,推进龙井茶证明商标规范使用,加大打假维权力度,强化执法检查,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冒龙井茶、恶意侵犯龙井茶证明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培育公共品牌,助推龙井茶产业腾飞
  好茶还需会“吆喝”。培育品牌,挖掘茶文化,已经成了业内人士的共识。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龙井茶区域公共子品牌,目前,除“西湖龙井”外,嵊州的“越乡”、新昌的“大佛”、淳安的“千岛湖”等龙井茶“区域子品牌”也强势崛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龙井茶“品牌板块”,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效应,龙井茶在全国茶界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和提升。
  “大佛龙井”的品牌打造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茶叶作为新昌的主导产业,在当地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大佛龙井”产生之前,新昌所产茶叶名为“珠茶”,长期出口。改革开放之后,茶叶统购统销取消,茶农一夜间陷入了“卖茶难”困境。新昌茶叶何去何从?经过调研,新昌人决定“改圆为扁”,从杭州请来师傅,学做扁形茶,由此,新昌步入了生产“名茶”县行列。百姓赖以增收的茶产业稳住了,但是如何打响品牌呢?
  新昌大佛寺远近闻名,因此新昌为茶叶注册了“大佛”商标,此后20多年时间里,“大佛龙井”先后申请了“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进一步深化了“大佛龙井”的品牌内涵。当地还集中力量,围绕品牌打造,每年举办茶文化节庆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云集新昌,交流、考察、探讨茶产业。
  新昌还从历史文化中挖掘“大佛龙井”礼佛仪式,在每年茶文化节期间举行“大佛龙井”礼佛活动,赋予了大佛龙井“茶禅一味”新的内涵。品牌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新昌“大佛龙井”的品牌价值达到43.04亿元。
  无独有偶。在我省另一龙井茶主产区嵊州,当地把“越乡龙井”作为龙井茶的区域公共品牌,采用“越乡+企业商标”即“母子商标”的形式对全市龙井茶品牌进行整合,60多家茶叶企业实行“六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形成以“越乡龙井”为核心的名茶区域公用品牌,使“越乡龙井”声名鹊起,其品牌价值已达25.28亿元。
  据悉,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建立健全茶品牌运行管理制度,引导支持资本型重点企业参与打造龙井茶品牌,做大做强龙井茶公共品牌,进一步提升龙井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