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智能化养鱼 亩增收万元

南浔用物联网技术管控鱼塘养殖

  □本报记者 朱传忠
  本报讯 物联网技术使传统渔业“智能化”。4月18日,湖州南浔区的一场物联网助力渔业绿色发展技术推广会,吸引了宁波、绍兴区域的百余位渔民。“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南浔区2000多亩鱼塘,我们已对每口鱼塘实行全天候实时在线监控,效果比过去凭经验管控水质好多了。”浙江庆渔堂农技公司技术员将手机APP影像投射到大屏幕上,鱼塘的水温、水位、溶解氧等主要指标,水环境的变化态势图等一目了然。
  水产养殖离不开合适的水环境。以前养殖户要掌握水质,只能靠人工采集、检测,每天采集三五次,既费时费力又不精准。而现在,水质数据由布放在鱼塘中的传感器采集,经塘边的控制箱(智能管控系统)分析后,传送到养殖户的手机上。并且24小时不间断采集,可随时查看,效率大大提高。当系统发现水中溶解氧过低,会自动开启增氧机,达标后便自动关闭。水质有其他异常时,也会向手机发送报警信息。
  据介绍,该公司研发的这套数据分析系统,还具备移动巡查、大数据鱼情分析、病虫害预警防治等功能,且投入不高,对改善鱼塘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质效果明显,亩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目前,服务范围已由南浔辐射到长三角地区,服务鱼塘面积达50万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