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4月 20日,农业农村部在台州市黄岩区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座谈会,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要求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有力有序向全国推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林健东致辞。
于康震指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浙江等6省的试点工作,从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上探索了合格证制度的可行性,通过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要总结试点经验,完善制度设计,选择部分品种在全国范围统一试行。
会上,浙江、山东、湖南等6省作典型发言。浙江探索创新“一证一码”的经验与做法,获得大家点赞。
与会者在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的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看到,茭白的包装盒上都贴有合格证,证上详细标注着茭白的各项生产信息。据介绍,合作社采取集中收购、分选包装、统一开具合格证等做法,管控所有种植户的茭白,并创新研发便携式蓝牙标签打印机,通过手机直接打印合格证。
2016年以来,我省全面落实试点任务,在全国率先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纳入地方法规进行依法管理,明确要求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执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自2017年5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施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至今已建成以“一证一码”为主导,追溯码、“三品一标”相结合的合格证应用模式。
目前,我省已有3种成熟的推广模式,分别是:实行上市特色产品合格证(一证一码)使用全覆盖,并逐步向其他品种推进,形成了“合格证+产业”的推广模式;将合格证与区域公用品牌、“三品一标”等相结合,全面覆盖规模主体和中小散户,形成了“合格证+品牌”的推广模式;采用“一证一码”联合模式,强化“合格证+追溯码/产地编码/品牌”融合。
同时,我省还建立了合格证使用名录,对辖区内登记使用的生产主体进行全面调查、检查,逐一定位,初步构建了涵盖全省6.3万家规模生产主体的信息库。把“一证一码”查验作为日常巡查的重要内容,保证“一证一码”开具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