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龙泉“水稻+”生产模式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近日,龙泉市查田镇下保村“水稻+油菜”种植模式的种植基地内,100多亩油菜花盛开,长势十分喜人。
  “水稻+油菜的种植模式,真是一举多得!”种粮大户陈正华说,今年基地内的田块油菜收获后,准备种植水稻,这种模式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对作物生长、控制稻田病虫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使水稻的品质和效益逐年提升,而且还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龙泉市高度重视耕地轮作、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以水稻种植为核心,根据水稻种植的特点,充分利用冬闲田,推出“水稻+”种植模式,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双赢目的,提高土地产出,促进农民增收。该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说,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效益并不高,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水稻生产必须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走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之路。
  在兰巨乡石玄湖村10余亩“水稻+蚕豆”的试验基地内,131个不同品种的蚕豆正处于开花结荚阶段。2018年10月,丽水市农科院专家李汉美团队在此开展蚕豆品质筛选试验,到今年4月底,根据长势就能筛选出适合龙泉气候条件的蚕豆品种。
  据了解,蚕豆的市场均价为每公斤3-6元,亩产900公斤以上,推行“水稻+蚕豆”轮作,可实现一举多得。“蚕豆是绿肥作物,当作还田肥料特别好。”李汉美介绍,因为小梅、兰巨是粮食功能生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大,蚕豆作为冬季作物,刚好与水稻连作,种植蚕豆也有利于平衡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减轻病虫害。
练丹 连晓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